朝堂之上还在为女子授田、立户之事争吵不休,虽然看起来此事大势所趋,可谁愿意旁人来分享自己的利益呢?尤其如今朝堂之上还有李心月这个江湖出身的女子做到了正四品的职位,负责的还是皇城之中最紧要的戍卫之事,手里还领着不少兵马呢。
李心月自己就是聪慧又有主见的性子,不然何至于放着剑心冢不回,常年驻扎在天启城为萧若风卖命呢?
如今她作为明面上唯一的女性官员,还是武将,当然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位和天下女子的期盼,所以她做事越发认真仔细,不给任何人留下什么大的挑嘴的余地。
前朝还在为女子之事争吵,姬若风和司空长风十分顺利地找到了地方来开办姜莘莘提议的藏书阁,又启用了稷下学宫的学子们誊抄宫中和稷下学宫之中的藏书,自从科举一事便再无辩驳的余地。
等到萧若风带着朝廷重臣亲自为藏书阁揭开了牌匾,又当众宣布各州各县均可设立这样的藏书阁对所有北离子民开放,商人们和地方豪强们果真云集响应,朝堂之上根本挡不住浩浩荡荡的民意裹挟,这第一届科举的日子也定在了萧若风登基之后的第三年,是为明德三年。
说起来,这明德的年号姜莘莘还有几分熟悉,她也没想到这皇帝都换人了,结果这年号却依旧是明德二字。
不过对于姜莘莘来说,萧若风的确比萧若瑾更加配得上明德二字,虽然萧若瑾总体来说做得也算不错,可比萧若风来说还有一点差距。
至于琅琊王萧若风的悲剧,在姜莘莘看来也不完全是萧若瑾小心眼子疑心重,实在是当时的琅琊王萧若风的确势大且名声比皇帝更加响亮,又有些压不住底下诸如叶啸鹰之流,也难怪萧若瑾非要罗织一个谋反的罪名了。
而萧若风选择去死,除了还惦记跟萧若瑾之间那微末的兄弟情义,便是考虑到天下安稳,以及他明白自己不能成为手底下诸如叶啸鹰之流的刀子去伤害北离的根基,所以主动选择了死。
而萧瑟后来追着亲爹萧若瑾非要还琅琊王一个清白而闹出的那些个闹剧,在姜莘莘也并不完全没用,至少他们这些小辈联合起来闹了一场的确还了琅琊王萧若风一个清白,还顺便打消了叶啸鹰之流“进取之心”,解决了朝堂之上的一大隐患。
只是萧瑟最终选择跟琅琊王一样放弃了皇位,将皇位让出给了旁人,着实过于冒险,虽然看起来当时的白王萧崇跟萧若瑾并不是一样的性子,可到底白王比起萧若瑾来说,少了几分治国的手段,他连自己身边的亲信都搞不明白。
也难怪天道会觉得少了萧若风和萧楚河这两个天命之子,北离的国运都被折腾得少了近两百年呢。
可姜莘莘就是对萧若风的上位存怀疑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