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存,杨潇不得不改变杂志的定位,但她始终不服输,她有一个很大的野心。
就在同一年,世界科幻协会(wsfs)邀请她参加在圣马力诺举行的年会。杨潇单枪匹马,拖着装满期刊的沉重书箱,出席了年会,还代表中国力挫竞争对手波兰,拿到了1991年的wsfs年会举办权。
回来之后,变故又生。
有人向组织上告状,说是里通外国,培养资产阶级作家。
这个帽子太大了!
sc省科协的相关领导带着杨潇,上京申诉,一个部委一个部委地去解释。
努力终于奏效,国家同意在成都召开wsfs年会,但此时,由于国际气候风云变幻,wsfs收回了成都的举办权。
于是杨潇再度出发,为了节省经费,先坐火车到俄罗斯,再坐火车赶赴海牙,横跨亚欧大陆,长达八天八夜。
今天看来,这个行为本身就充满了科幻意味。
当一行人到达海牙时,全部双腿肿胀,但仍拿出了最好的状态,立即投入了夺回主办权的游说工作。
从介绍四川的电视片到明信片,到下榻宾馆,到会议议程,到中国的科幻发展状况,到卧龙大熊猫……方方面面的努力让各国代表深受震动。
我们夺回了1991年wsfs年会的主办权!”
“……”
全场鸦雀无声,一盏灯,一束光,一个人在讲述着中国科幻的艰难历程。
“年会开得非常成功,来自亚、欧、美洲的45位作家和150名中国作家齐聚成都。
大家一起去卧龙看了大熊猫,三大洲的科幻作家围着篝火,跳起了当地的舞蹈,共同庆祝这个科幻人的节日。
当时在场的《人民文学》副主编王扶,说了一句话:‘中国科幻,前程远大!’
是的,这是当时所有人的心声,中国科幻前程远大!
年会之后,《奇谈》改成了《科幻世界》,沿用至今。
90年代科幻热重新萌发,《科幻世界》的月发行量由1991年的7000份,到1996年突破20万份,2000年跃升到40万份,远远超过美国的几种科幻杂志,成为全球第一。
2002年,杨潇卸任!”
刘慈欣讲的也有些动情,语带哽咽,道:“90年代科幻热时,涌现出一批新生代作家,包括我在内。
当我们怀着满腔的热爱与赤诚,将头脑中的想象落于笔端,很幸运还有《科幻世界》,让我们不至于连投稿的地方都没有。
到了今天,传统杂志萎靡,《科幻世界》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它仍然在坚守,保留着中国科幻文学的最后一片沃土。
今天借此机会,很想说一声感谢,而我们也邀请到了杨潇老师,她就在现场……”
啪!
又一束光打下来,照在台下的杨潇身上,小老太太捂着脸,却大大方方的站起身挥手致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