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二十二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五十八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一十处。
此外还有大量红色文化资源,朱总在此护国讨袁,刘帅在此指挥过起义,四渡赤水期间部队在此辗转周旋,往返于古蔺、叙永七十六个场镇,留下丰富革命遗存。
光革命遗迹遗址多达一千两百多处,仅有“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泸州起义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等3座红色主题陈列馆。
总体来说就是全省前茅,川南第一。
再有就是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老窖酒酿制技艺、雨坛彩龙,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古蔺花灯,先市酱油酿造技艺等,同样的还是全省前茅,川南第一。
听周至说起部里如今已经决定要展开关于文化遗产分类为物质和非物质的意见征集和试点,干爹也非常高兴,这些事情早几年周至和他就一直在做着,好些方法论还是他指点周至的,来到蛮州以后,也一直持续着实践。
因为了解干爹这个人和做的事儿,所以当刘部长提起试点的时候,周至就提到了干部们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并且给他推荐了蛮州。
现在就算是给干爹提了个醒,让他做好接受任务的准备。
干爹在电话那头答应了下来,然后聊起了最近正在研究的地方研究项目,那就是蛮州话。
这个业务也是干爹因为在夹川干得太好,然后被市里看中上调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真正促进这个业务的具体实践人,其实是周至,还出了一部相当有行内影响的两部大部头论文——《夹川方言田野考察》和《夹川方言训诂》。
其实周至对蛮州话的研究也不太全面,但是作为蛮州古语保留得最全面的夹川方言,却是绝对的权威。
而考证明白了夹川言的问题,其实也就解决了蛮州话的绝大多数问题。
所以周至就是现在的西南官话的专家,干爹也要跟他请教讨论。
西南官话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因主要流行于长江上游地区,因此又称上江官话,下分六个大片、二十二小片,分布于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六百多县市区,甚至东南亚的少部分地区。
西南官话是从明朝开始,因移民西南地区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使用人数多达二点七亿,是官话方言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而蛮州话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除少部分受盐都等北地影响的泸县北部和古蔺半部之外,在以夹川为主的部分地区保留入声,语速较快。
因此音系**有声母二十一个;韵母共三十五个;声调五个。
虽然是蜀大中文系毕业的,但是行政工作干得久了,专业知识就都撂荒了,在得到周至的耐心讲解后,干爹算是搞明白了不少看资料后产生的疑惑。夸周至进大学以后,跟着师爷爷长进不少。
等到挂完电话,周至才反应过来,搞不好干爹压根就不是跟自己探讨什么学问,可能是受老妈的委托来摸自己的底,看看自己在学问方面是不是也撂荒了都说不定。
这就又上大人的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