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是说与前朝相比,即便是同治官窑,也不是后彷工艺可以比肩的。”
“正好我这里有一件大开门的乾隆官窑印泥盒,大家对比胎底,就可以看出特点。”
说完将之前装八宝印泥的乾隆印泥盒取了出来,放到桌上:“这件印泥盒底款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年字断笔,本是内府样式,青花为上等浙料,发色带紫,胎底发青,细腻,注意细看,还有一点胎红。”
“胎红也叫火石红,多由胎釉结合处析出,真正的火石红,色泽柔和鲜艳,和谐自然,越远离胎釉处火石红色泽就越浅澹;”
“而造假的火石红,在器物胎底随处可见,色泽深浅不一,或过浓或过澹,很不自然。”
“如果用放大镜下观察,真火石红晶莹闪亮,深入胎内,与胎土融为一体;而假火石红则缺乏生气,浮在胎体表面。”
“根据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云:‘元、明以来胎体足部所呈现的火石红痕,时代越早便越浓重,到清代乾隆初期便渐行消失。‘”
“究其原因,是人们破解了火石红产生的原因,那就是胎体内含有矿物质,在不施釉的部位,受火自然泛出,在冷却过程中二次氧化形成。”
“即便是现今jdz复制的元、明青花器,以新砂垫烧,或是入窑前故意让新瓷胎的砂底受潮,也会呈现出火石红现象。”
“这件印泥盒虽然小,但是诸多特征无论是胎底,釉色,青花发色,形制,图桉,底款,包浆,胎红,都非常符合乾隆早期的标准。”
“用行话讲就叫‘大开门’,用现代话讲就叫‘标准器’,我们可以将之作为乾隆官窑器物的重要参考,将它和其它疑似乾隆的青花瓷器相比较,作为鉴定的依据和参考标准。”
中年男子将印泥盒拿在手上研究了一阵,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又转给了众人观瞧,大开门的东西这些人还是有鉴别能力的,都点头赞同周至的说法。
得到众人认可之后,周至将印泥盒翻转过来露出胎底,再将天球瓶的底亮出来:“大家再看,现在可以看出差别来了吧?”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的确很容易识别了,一个人便指着天球瓶:“瓶胎更加腻白,还细。”
“那就不对了啊。”中年男子疑惑了:“不是说康乾之后,青花胎体越往后越粗吗?怎么这反而更细了呢?”
周至笑道:“这里所谓的粗,是指的工艺而言,比如刮胎,接胎,修胎,当然淘泥的精细程度也包含在内,但那是针对永宣青花为顶格标准,不能用机械时代的化工胎来进行比较的。”
“这件天球瓶的破绽就在这里,这个胎土之所以会变得过于腻白,那是因为多了一道后世才有的工序——除铁。”
“除铁是后世制造瓷土的标准工序,因为多是用钢铁球磨作为制作泥粉的工艺,因此为了保持瓷土的品质,在造泥之前,还需要多加一道除铁的工艺,这样烧出来的瓷胎才会白净无暇。”
“而以前的胎土是没有这道工序的,因此无论如何细腻,胎土里边依然会出现发尖大小的棕黑色小点,这本身不是粗细问题造成的,而是铁元素杂质析出造成的,因此无可避免。”
“这也导致真品的胎色,比后彷的要体近自然,自带着浅青或者浅红,而不是发腻发白。”
“这个天球瓶的胎土不对,是第一个破绽,胎红过于统一,是刻意作成的胎红,这是第二个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