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论坛当中,李卫东也算是给相关部门和很多企业家提了个醒,让他们别太相信什么全球供应链,至于他们是否愿意相信,会不会做出应对,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企业论坛结束后,李卫东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清华大学。
办公室内,庄教授拿着一份技术目录,在上面标记着。
片刻后,庄教授将技术目录还给了李卫东,同时开口说道:“李董事长,这些打对号的项目,是我们目前可以帮你解决的;这些打圆圈的,是可以通过研发,帮你们解决的;
这些打问号的,是通过研发以后,有可能帮你们解决的,这个不是百分百;只有打叉号的,我这边真的是无能为力,至少近几年是无法取得技术突破的。”
李卫东接过技术目录,望着上面一大片的叉号和问号,苦涩的笑了笑。
李卫东在特区投资的传感器企业已经运营类一段时间,但目前为止还只能生产低端的产品,距离中端产品还有些差距,距离高端更是摸不到边缘。
市场上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是以中端为主,至于高端传感器,需求的数量虽然不算大,但利润却十分可观。
低端传感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说,而且利润还薄。
李卫东付出了十几亿的投资,虽然对于整个传感器行业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但花了十几亿就为了做低端的传感器,李卫东肯定是不甘心的。
于是李卫东便联系了清华大学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授,希望得到技术支持。
高校对于李卫东这种国内知名的企业家,自然是非常欢迎的,财神爷嘛,谁不喜欢。
于是李卫东很快就对接上了这位庄教授,庄教授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教授,算是国内传感器研究方面比较权威的人士。
然而结果却并没有让李卫东感到满意,国内在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李卫东所面临的很多技术难点,国内的科研团队就解决不了。
传感器被研发出来,最初是为了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节点上的参数进行控制,因此催生了传感器的发展。也因此工业传感器主要就是针对流量、物位、温度和压力这四大工业参数。
进入到日用领域以后,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又进行了细分,主要保包括声敏、光敏、热敏、力敏、磁敏、气敏、湿敏、压敏、离子敏和射线敏等。
第一代传感器是结构型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结构参数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这东西没有什么技术难度,随便一个学应用物理的都能搞出一大堆。
第二代传感器是固体传感器,这当中就要用到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原件。后来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还出现了集成化的传感器。
集成化传感器也是市场上需求最多的种类,中国只能生产中低端产品,八成的高端产品都需要依靠进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