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129章 幸福的烦恼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不喝个二十年墨水,谁看得懂?

大众文学是给中产,或者有一定思想的底层看的。

“有教养就是不大惊小怪。”

你看朔爷这句子,喝不喝墨水都看得懂,只是理解不同。

而网络文学,是给普通人看的娱乐小品。

“老苍那货又断更了。”底下肯定有人评论,“开骂!”

这才是普通人的常态,他们没精力思考那些拐弯抹角的严肃文学,也不善于思考大众文学里的深层寒意。

直给就完了!

简单明了,娱乐中表达笔者要表达的东西。

你说它没营养,没深度?

可是,它的信息量其实一点也不少啊?

至于批评它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

屎壳郎才天天盯着屎呢!有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而且还不少呢!

咳咳!!比如老苍,对吧?

况且,文学其实有一个特性是无可阻挡的。

那就是,随着时间和文明的不断推移,文学是呈现不断下放的趋势的。

无论中外都是一样的轨迹,从最高处,逐渐下放,普及到普通人这里。

无论中外,回首历史就会发现这条轨迹。

文学最初是什么?

是文字。

文字是干什么的?祭祀和记录。

早期的文字,那是祭祀和统治者专属的,大臣都不一定拥有使用权。

当文字衍化完成,自然产生了文学。

可是,这些文学又是什么?

是诗、歌、策、论!

诗歌是祭祀所需,策论则是权柄所至。

所以,中国早期的文学是易春秋论语诗经道德经

再往后,文学从统治者和祭祀中下放到文人手中。

于是,唐诗、宋词成为了文学主流。

不再严肃,文人拿它来取悦自己,抒发骚情。普通老百姓依旧没有参与度,只有附和的份儿。

到了元朝,汉儒势微,文人当不了官了,只能靠文字来混饭吃,于是放下身段取悦权贵富人。

就有了元曲。

元曲其实就是戏曲剧本儿,普通老百姓依旧没参与度,没钱你看什么戏呢?

到了明朝,进一步下放,话本开始盛行,也就是。

当今存世的古典,包括四大名著,大多出于明朝。不光富人能看,识字的普通人家也有看的资格,可依旧不是穷人消费得起的。

到了大清就不提了,别说文学了,对于华夏文字、历史都是一场灾难,堪称退步。

齐磊尤其不喜欢清朝,可能有人认为他狭隘,满人也是中国人。

不是!!

齐磊对满族没有任何偏见,甚至清朝做的很多被后人诟病的事,齐磊也认为是正常的王朝统治手段罢了,没什么可批评的。

他不喜欢,或者骂,主要是因为乾隆那老小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