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勤学故事》的日渐热播,这部动画片的热度也是越来越高,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它的赞誉。
这部动画片还被引进给亚洲各国,并且也都相继获得了好评,那些国家评价这部动画片:“古意盎然,很有教育意义!”
同时岛国媒体还对《中华勤学故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东京日报》发表了这样的一篇文章《中华勤学故事中的方法论》!
基础的重要性:
王羲之教儿子练字,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只练一横就练了许久。儿子略有成就,就沾了点狂妄。写“鵝”字写了三点就跑去和小伙伴玩耍了,王羲之看到之后,补上了“鵝”的最后一点。
王羲之老婆看到这个“鵝”,说了一句,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说的就是王羲之补上的最后一点。
足以见王羲之在练简单笔画上付出的努力,远超常人,一个有写字天赋的人如果还能比常人还付出数倍的努力,那常人真的是一点活路都没有。
把拆分出来的零件全部背熟,才有可能融会贯通,从每个零件的量变,引发出整体的质变。
小学学语文的步骤:通读一遍→分成几大段→大段里分几小段→每个小段的好词好句→再纵览一遍全文→总结。
写作你可以利用这个步骤:确立主题→分成几大段写→某大段分成几小段→每个段落里的论点论据论证修辞手法金句→通读一遍→修改总结。
拆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尽管不能保证你能写出行云流水才华横溢的文章,但是可以保证你不拖稿,保证你不跑题,保证你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我们一直习惯于被灌输已经拆分好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能主动去把拆分这项技能用到炉火纯青。私以为如果能把拆分这项技能用好,从最基本的单位开始学习,虽然前期可能会进步比较慢,但是如果熟悉了这个套路,基础会远比其他人扎实。
二,推理绝对是项好技能
《中华勤学故事》第四集是《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的老师教了他一句话:“凡发生过必留下痕迹,你要根据常识去推理。”
这句话意思其实就是传说中的“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但是放到季节这么庞大的主体上,瞬间格调满满,档次飞升。
三、背口诀对于学习的意义
众所周知,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而动画片里童年苏轼背的《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车万育在元代祝明《声律发蒙》的基础上编写的。
不管是清朝还是元朝,这个《声律启蒙》都穿越到了北宋,教会了苏轼写诗基本功,大家应该都读过《声律启蒙》: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