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
明月高悬,在深夜时分外面的寒风似乎小了一点。
挂在檐角的灯笼,亮着柔和的光芒。
御书房中,灯火通明。
琉璃灯照出淡淡的影子,刘子宽满头大汗的站在一旁,低着脑袋听训。
「翻来覆去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们这些学儒的,就不能换一个说法?」
朱慈烺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叫刘子宽过来是商量事务的,看怎么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在朝堂之上,本来开局好好的,可就在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
文莱的王家,突然递交的奏章,说是这一次没法去印-度了。
原本以为是一件小事,可回来证明他想多了,在王冲不派兵之后,其他的诸侯王也都一样坐起了观望的架势。
在朱慈烺想来,要是能够赶在他父皇回来之前,把这件事办成一件铁铮铮的事实,到了那时相信父皇也没话说。
不过,现在看来是骑虎难下了。
在他登基之后,只要不离谱,就没有在朝堂之上过不去的政令。
可现在有了。
而且是在太上皇将要回归大明的时候有了,在外人看来,就是他这个皇帝,说话没有太上皇说话管用。
可实际上只不过是,他这个阳谋,用的太心急了一点。
要是等到这些老家伙,都一个个的熬不住岁月,躺在了地底下,才是最好的时机。
可惜,一个个的都忒能活。
而且大有越活越精神的样子。
朱慈烺在屋子里又来回的走了几圈。
心中暗道,难怪父皇不待见这些儒生,嘴上说的好听,做事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拉胯。
刘子宽还算是所有儒生中,最有能力的一位。
可也是看起来很有能力,在外面的名声,也大多是吹嘘出去的,即便是自己做事得到的名声。
也是顺其自然,最好运气好捞了一点。
「你的那些手下,现在都是什么态度?」
朱慈烺再次坐下,语气不善的问道。
既然要用这些人,那就要及时的了解这些人的想法,若是在不知不觉中给他坏事了,那么他这个明君的形象可就要毁了。
尽管目前大明各处安居乐业。
那都是崇祯在的时候,打下的基础,他是一点都没有办法改动。
可底下的百姓们不知道啊。
所以宣传这一块,说的可都是他的功绩,当然这些也都是在知道了崇祯,出海之后才开始实施的。
在一开始的时候,他是真的愿意随着崇祯的布局,继续做下去的。
可做着做着,内心就有了不甘。
想要做一些细微的改动,都很困难。
大明现如今的一切,都是一环套一环,改动其中一处很细微的地方,就要调整一大片的制度。
大明律的改动,也得跟上才行。
有时候他都弄不懂,他的父皇当年是如何建立起这么严谨的律法和朝廷制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