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陉是井陉。井陉为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在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井陉是连通晋冀鲁的要冲,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
太行山的北部自古就是中原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燕云十六州就分布在北太行山的两侧,失去对其控制权,就失去了太行山的天然屏障,中原地区就门户洞开。北宋的灭亡就是其最为直接的历史后果。太行八陉中的北三陉就在燕云十六州的范围内,是连接中原和塞外草原的交通要道。
第六陉是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该陉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州之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
飞狐陉从河北省蔚州北口,穿过四十里峪,翻越黑石岭,到达涞源城。黑石岭上还有明代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所建的黑石岭堡的遗迹。那里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飞狐关的旧址。
飞狐陉是联系中原地区和北方草原的纽带。和平年代,草原上的牧民和汉族商人通过飞狐陉进行茶叶、皮毛、马匹等物资的贸易活动。战乱时期,飞狐陉则成为中原王朝和游牧部落争夺的重点地带。飞狐口在古代不仅是交通、军事要地,还是通商的咽喉。
春秋末期的赵国国王赵简子想灭代国,遂将儿臣们召集起来说:“我有宝符藏于常山(太行山)上,谁得到它,就可获重赏。”别的儿子骑马进山寻找,均失望而归,唯有赵襄子回来说找到了。父王问其宝符在何处?他答曰:“在代国。从常山走飞狐口征服代国,就可得到宝符了。”后来,赵襄子将其姐嫁于代王,又在一次酒宴中将其姐夫杀害,随即吞并了代国。
楚汉战争中,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刘邦大败,欲退守关中。他的谋士郦食其分析了天下形势,反对西逃,提出东塞太行山险,北踞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之津的建议。刘邦依计而行,果然大败项羽。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还发生过震惊中外的明铺战役。侵华日军从蔚州派部队经飞狐口去涞源,我八路军得知情报后,提前占领此地。在明铺村附近一举围歼入侵之敌,并缴获十多辆汽车,在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章。
第七陉是蒲阴陉。在河北易县西紫荆岭上。山岭有紫荆关。其地峰峦峭峙,仄陉内通,是达山西大同的军事要隘。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明朝正统年间,明英宗亲征瓦剌,不料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瓦剌首领也先借着余威自大同入紫荆关,把当时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明英宗作为人质挟持,突破了紫荆关,一路打到北京城下。最后在于谦的带领下明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也先兵败撤退。
嘉靖三十二年,鞑靼部首领俺答汗进犯大同,进逼紫荆关,攻陷插箭、浮图等山谷,最后被明军击退。
第八陉,也是最北的,为军都陉。在北京昌平西北之居庸山。古名军都山,军都陉有关曰居庸关,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又称军都关。其地层峦叠嶂,形势雄伟,悬崖夹峙,巨涧中流,奇险天开,古称要隘。此陉是古代出燕入晋北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
太行八陉自古都是重要的军事要隘和军事道路。八陉各有特色,有的是佛教艺术的汇集之地,有的是人文山水的世外桃源,有的展现了金戈铁马,有的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东汉末年,曹操讨伐袁绍余部,行进白陉入上党(今长治),路经羊肠坂道,写下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古道之艰险难行,可见一斑。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曾写道:“太行之路能摧车”。明王世贞《适晋记行》中说:“车行太行道,如浮沧海、帆长江,身居危险之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世的“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军事关隘已成为经济建设的大动脉和旅游胜地。
苏澜他们今天要走的就是“太行八陉”中的飞狐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