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带领大明航空公司、大明皇家飞行机器公司、工部航空研发中心这三大航空研发基地打造的专利体系,把大明的航空行业打造成了如同钢铁浇筑般坚固的城池。
其他的后来厂商基本没有可能打破这道壁垒,甚至连比较好钻的空子都被朱靖垣提前堵得严严实实的了。
但是与此同时,航空工业协会的运转逻辑,又在这个壁垒上开了一个无比巨大的门。
所有愿意加入的厂商,只要遵守航空工业协会的规矩,就能得到近乎手把手的指导。
只要是大明的人,都能近乎无障碍的直接加入这个行业。
这套专利和管理体系持续运转了几年,让大明的航空产业成了真正的投资热土。
各种规模的厂商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出来。
有大资本的可以造运输机,有工艺优势的可以造客运飞机和军用飞机以及发动机。
钱不多还想参与航空产业的,可以去搞农药机,甚至是“大尺寸航模”、“大型竹蜻蜓”。
直升飞机和旋翼机这两个产业,现在也已经被开发出来了。
大量的厂商,在实际生产之中,又形成了大量的实用专利,航空工业协会的专利池也在持续不断地膨胀。
在这种环境下,大明的航空产业虽然是投资热土,但同时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产业。
这里有专利保护却胜似没有。
因为所有厂商都是协会成员,所有厂商的新发明都要反向授权,其他厂商都可以用。
看上去没有专利保护,但是好像又真的有。
各个厂商能搞出的新的设想,都能迅速形成专利,如果这个设想真的有赢利点,那肯定会有其他厂商跟进。
只要厂商以这个赢利点为卖点,那发明者就能到协会里面申请,让对方出专门授权费。
有的厂商自己有了新发明,但是自己生产或者经营又问题,没有得到什么市场效益。
结果被别的厂商搞好了,反向授权费赚了一笔。
但是与此同时,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被迅速淘汰出局的厂商也有很多。
现在的航空技术更新速度宛如火箭升空。
反应慢半拍就可能直接倒闭。
各种实验事故,各种错误设计导致的事故,各种紧急推出导致的事务,都是层出不穷。
全国各地的飞行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很多地方甚至产生了抵制飞行机器的情绪。
幸好有朱靖垣和工部的提前准备,工业协会和相关衙门长期保持专门的沟通。
让相关管理规定的更新速度也和行业发展一样的迅速。
迅速解决和控制了大部分各种暴露出来的问题。
再加上朱靖垣和父亲、爷爷三代人的强力支持,野蛮扩张时期的种种问题导致社会方面的压力,也没有反过来遏制行业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