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每天按时上下班,按照衙门办事的流程,处理各种新旧问题。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夏天。
泰西各国的海军条约正式签订之后,条约文本也被鸿胪寺专门转发了一份过来。
对外事务的咨询和建议,也是朱靖垣的工作之一。
朱靖垣比一般的皇子忙太多了。
朱靖垣放下手上的文件,拿过海军条约翻看了一遍。
然后就忍不住滴咕:
“这海军条约还能这么签?所有国家的吨位限制都一样?海军上竟然也讲公平了?
“从大型轻巡到航空母舰,从装甲巡洋舰到高速战列舰,全都算到主力舰吨位里面,这也太能凑合了吧……
“一万吨以上就算主力舰,两千吨以上就算巡洋舰,这标准也真的是够低的……
“以后……这个世界怕是没有驱逐舰了,只有主力舰和巡洋舰……”
不过朱靖垣对这份条约的滴咕只能算是吐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感受和压力。
在朱靖垣看来,这份条约明摆着就是很多国家都想要凑合。
有的国家是为了不弱于其他国家的名义来签约,有的国家是为了不被孤立和针对来签约。
最后实际实施到什么程度,现在还完全没办法预料呢。
然后,第二天上午的早朝之后,通政司给朱靖垣发来了例行政务通报。
朱靖垣的身份特殊,能够收到的政务通报,比普通行政机构收到的更加详细和全面。
很多消息公共通报上没有的,朱靖垣也能拿到专门的说明和解读。
官方通报里面,只是提到了大明皇帝朱简炎要求,将每年造舰速度提升一倍。
朱靖垣本人的通报里面,则提到了新增加的舰船的建设分工。
辽东和江南的造舰工业中心,以后每年建设两艘航空母舰。
广州的造舰工业中心,以后每年建设两艘高速战列舰。
江户和狮城的军用造船厂,从明年开始每年建设一艘高速战列舰。
次级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建造安排,也按照相似的比例做了简单的预分配。
与此同时,还提到了海军舰队的目标总吨位,实际上也从三百到四百万吨,直接翻倍提升到了七百到八百万吨。
航母和战列舰的总数量,也从三十到四十艘的规模,翻倍提升到了八十艘左右。
最后要求朱靖垣,督促和协调好江户造船厂做好准备,在明年开工四万以上级的战列舰。
朱靖垣看完之后就有点发愁了。
当然,发愁的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也不是每年八艘四万吨战舰的建设,以及总计七八百万吨的海军总吨位,对大明会有多大的压力。
而是觉得这么干会让船厂在十几年后出现断档。
朱靖垣拿出一张白纸,用钢笔在上面画了几条线,在线上切出了一个个的错落的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