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州的码头,金吾右卫的指挥使和督军,与羽林右卫的指挥使和督军,新元素工程卫戍和实验部队的总督军朱昭燮,一起简单的碰了个面。
在朱昭燮的见证下,羽林右卫向金吾左卫说明了此次任务的目的,通报了携带的主要物品。
最重要的就是总计六枚原子裂变能量炸弹,简称为“原子弹”,代号为“茶叶蛋”。
按照朱靖垣前世的分类法,这六枚原子弹都是内爆式的原子弹。
类似“胖子”和“邱小姐”,整体外观就是圆滚滚的,所以代号就成了茶叶蛋。
由于大明有朱靖垣的指路,在枪式弹和内爆弹两种原子弹基本设计选项之中,大明直接选择了更加复杂但是效率更高的内爆弹。
不去探究深层的原子裂变逻辑,单纯的从基本的裂变原理解释。
核燃料有一个临界质量。
聚在一起的核燃料质量,超过自然状态下临界质量,内部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原子裂变。
进而放出异常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所谓的核爆炸。
不过这个临界质量并不唯一,有自然状态下的临界质量,还有特殊环境下的临界质量。
枪式弹的设计思路,就是利用自然状态下的临界质量。
将超过临界质量的核燃料分成两部分,放在类似封闭枪管的筒子两端。
一端的核燃料做成中间有个圆孔的球体,另一端的核燃料做成契合球体圆孔尺寸的圆柱。
在圆柱型核燃料的后方装化学炸药,发射的时候引爆这些化学炸药。
当时的实际效果类似于火炮发射炮弹。
化学炸药作为发射药,燃烧瞬间产生巨大的燃气压力,推动着核燃料圆柱向前飞出。
狠狠地撞进对面的核燃料球中间的洞里。
这样两块核燃料就契合在了一起,总质量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临界质量。
于是最简单的原子裂变核爆炸也就发生了。
原理简单粗暴,非常容易实现。
只需要控制一部分化学燃料的爆炸,和传统枪炮发射弹药过程高度高度类似。
又像是在用锤子打铆钉。
原本历史美利坚的第一枚枪式弹是“小男孩”,它的外形就像个完全封闭的短粗圆筒。
由于当时的情况格外紧急,美利坚要努力避免红色露西亚直接参与日本战场。
所以原理简单的“小男孩”没有做爆炸实验,直接用在了实战。
枪式原子弹的缺点也很明显。
核燃料总共就分成了两份,或者可以说是两大坨。
发射药的作用仅仅是将两坨燃料推到一起,爆炸近乎完全依赖于自然临界状态引发的核裂变。
所以制造一枚枪式原子弹,使用的核燃料的总质量必须超过其自然临界质量。
燃料内部的裂变一旦发生,燃料球体就会被炸的四分五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