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三十五年,也就是皇历或者说公历二零七五年,慢慢的走到了尽头。
二零七六年新年,朱迪镧的登基大典正式举行,并改元长宁。
朱迪镧做事模仿自己的父亲,同样没有没有册封皇后。
等自己确定了继承人之后,再把继承人的母亲册封为皇后。
朱迪镧的登基大典结束之后,朱迪镧回到后宫再次去拜见朱靖垣。
朱靖垣这个太上皇,跟朱简炎可完全不同。
就算是朱靖垣不愿意继续参合朝政,也始终会有很多人会在心中考虑太上皇会怎么想。
朱迪镧也完全不敢过于自主自立。
有什么比较特别的事情,都会主动去找老爹商量,询问老爹的看法。
各种比较特殊的时间,也会主动去拜见问安。
不过朱靖垣倒是真的放权了,而不是像历史上的乾隆那样,退位了仍然继续把持朝政。
只有自己看的出来,儿子真的需要自己给提意见,才会稍微提点几句。
否则就是听听就算了,让他自己去决定。
今天朱迪镧来拜见,朱靖垣却把儿子叫到自己的书房里面,拿出了一个手提箱交给他:
“这里面有三份笔记。
“第一份是世祖光武皇帝当时留下的,第二份我从年轻时开始写到现在的笔记。
“这前两份笔记最初的内容都是三大部分。
“一是各种新技术和艺术设想,已经在我们几代人手中基本实现出来了。
“二是对世界局势的分析和预判,现在已经基本都应验或者过时了,已经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了。
“三是对人类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思考,现在也许仍然还有一定的实际用途。
“可以作为后世子孙规划社会制度的参考。
“所以也有了最后的第三份笔记,是我整理出来的两份笔记中的第三类内容。
“按照世祖皇帝的遗命,他的遗篇只有皇帝才能阅读和保管,且不允许世界上同时有两个人掌握。
“我的笔记现在一同交给你,以后也采用同样的制度。”
朱迪镧非常郑重的接过来箱子,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里面的书籍。
自己父亲早期手写的册子,到现在也已经三四十年了了,本身就已经很有年代感了。
世祖遗篇的原件更是真正的古籍了。
朱靖垣之所以最终没有毁掉世祖遗篇的原本,最终还是考虑到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身份。
自己留下遗篇的原因和目的,与世祖皇帝是截然不同。
世祖皇帝是有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只能写成册子留给子孙作为参考和发展方向。
如果他能够实现他自己所有的想法,很可能会和自己刚当皇帝的时候一样,最终不会留下这种遗篇。
但是现在却不得不把这些东西留下来了。
世祖皇帝是不是穿越者无所谓,肯定不是普通的历史上的朱慈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自己与世祖皇帝最大的不同,不是自己能够确定自己是穿越者。
而是自己是第二个特殊存在。
有了一个,未必会有第二个,但是有了第二个了,就很可能会有第三个。
自己留下世祖皇帝和自己的笔记,就是给后世的大明皇帝一个提醒和直接证据。
让他们相信和确定,这个世界会有自己和世祖皇帝这种人。
同时留下直接的建议,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人,应该怎么处理和应对。
不过目前三份册子都只是证据,相关的应对建议方面的内容,朱靖垣还没有写出来。
就算是写出来,也得等到自己**十岁的时候,才会交给他。
如果在这之前出现了疑似穿越者的情况,自己会亲自出面指导和要求他如何去做。
朱迪镧带着父亲给的箱子,向父亲道别之后回到乾清宫,立刻开始研读其中的三份册子。
好奇——
朱迪镧真的想知道,世祖皇帝留下了什么东西,也好奇父亲年轻时候写出来的东西。
结果没看多久就三观炸裂了。
世祖皇帝和父亲两个人,留下皇帝才能看的秘密笔记,并没有太过出乎朱迪镧的意料。
他们都有着极为特殊的成就,本来都被认为是禀天命而生的。
有一些特别的思想,或者说是留给后人的警示,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就像太祖皇帝留下家规一样。
结果上面的类似皇明祖训的规则倒是不多,反而是以各种预判、设想、规划为主的。
这些内容展现出来的最终效果,宛如世祖皇帝能够预知未来一样……
后世的历史脉络,特别是社会关系研发逻辑,都与世祖皇帝当初的预判基本完全一致。
更让朱迪镧直接意识到,世祖皇帝到父亲之间的几代皇帝,所做的各种大规模改革和调整,基本都是按照世祖皇帝的安排做的。
比如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提高最基层工人的生活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后世出现的各种最重要的新技术,世祖皇帝基本都已经规划出来了。
包括后世的飞行机器,航空母舰,假月通讯等等。
至于自己的父皇,则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向上和向内更近了一步。
世祖皇帝的设想很多都只是文字表述的设想。
基本没有任何设计细节。
甚至连应用环境都是模糊不清的,以至于在后世导致了一定的误解。
太爷爷想着憋航母出来,忽略了战列舰的发展。
自己父皇那就是直接画图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