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洛夫把卢卡妮叫进来,把自己写的信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把俄文和阿拉伯文两份装在一个信笺中,让人把自己的信件送到苏丹去。
这段时间都和苏卡切夫院士探讨去苏丹的细节,“我的一些朋友从中国回来,带来了不错的建议,在农业方面中国人有些非常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往往在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到的老农民之中,虽然有些经验并不适合我们苏联!但也可以作为另外一种思路给我们启发,我已经整理好资料,这次去苏丹着手进行推广!看看有没有效果!”苏卡切夫院士说道。
这件事情谢洛夫知道,援助中国的科学家正在分批回国,现在已经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正在打点行装回国了。这是好事和坏事现在还不能判断,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别人的经验只是别人的,真正的吃透才是自己的。不能说苏联撤走专家没有一点好处,至少最为基础和广泛的东西都交给了中国,后世的中国之所以能做世界工厂,都是现在的基础在起作用。
现在的基础打的牢固,加上自力更生的发展,才有了五十年后的世界工厂!苏联对印度援助不比中国小,印度就远远没有把苏联给的东西吃透的本事。
就是现在,大批的苏联专家在从中国撤退的同时,转而就去了印度!对于苏联来讲,印度远远比中国要好对付的多,现在对印度的援助项目正在迅速增多。这些项目中谢洛夫还没有看见核设施的援助计划,印度在四年前年就建设了第一座核反应堆,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基于占领民用核市场,积极对外出口反应堆,印度从加拿大引进反应堆来提纯铀和钚,作为制造原子弹的材料,但核设施的基础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人帮助,就会从几年的发展周期延长到几十年。有些科学项目就是这样,往往最基础的东西非常难,一旦把基础的东西建立起来了,突破瓶颈速度就非常快。
如果苏联又在关键时刻发作了国际主义精神那种病,谢洛夫也要把核设施的援助给拦下来,索性他现在还没有看到。
谁看见美国帮助别的国家制造核武器了?美国在这方面的表现远远比苏联要聪明。谈什么都行,但这个问题绝对不谈,哪怕是关系再好的盟友也不行。
别的问题还远,近在眼前的问题就是玉米问题,这个问题太要命了。出了问题之后赫鲁晓夫拿出苏联国库的黄金储备作为资金买粮食,这个问题也是他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谢洛夫不是在救他,而是心疼那几百吨黄金,那笔钱干什么不好……
“靠近苏丹,处在上埃及靠近苏丹的阿斯旺军事基地,基地司令列昂尼德少将和基地的两千多内务部队,将作为保护你们安全的力量!而且阿布德司令和我的私交还算不错!我想要看到的是产量,只要产量达到了!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谢洛夫冷漠的和苏卡切夫院士说道,他就害怕苏卡切夫院士那股科学家的执拗上来了,再把这件事情搞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