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二十章 西夏兵力

“官家,西夏虽是西疆小国,但动员全境则能控弦五十万,党项人又个个弓马强劲称雄西北,其战力不可小觑。若是引诱不当,西夏梁太后举国来犯,泾原路地形不利防守,真挡不住了可如何是好?”

范纯仁一副忧国忧民之态。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赵煦自然早就想到反对者会说这些,他看向苏轼说道:“苏学士你给范相公解解惑吧!”

苏轼这时走到地图前,手指大宋与西夏相交之处从容说道:“按西夏党项人的说法,河东至午腊蒻山驻军七万人,以防备契丹。洪州、白豹、安盐州、罗落、天都、惟精山等五万人,以备环庆路、镇戎、原州。左厢宥州路五万大军,以备鄜延路一线。右厢甘州路三万人,抗拒西蕃、回纥等番兵。贺兰山驻兵五万、灵州五万人、兴州兴庆府七万人为西夏国主直领,总五十余万,但范相公我想问一句,西夏境内沙漠广袤,多数地区地广人稀,他们一共才能有多少人口?”

范纯仁位列宰执,当然对主要敌对国家有了解,“大约两百一二十万。”

“西夏举国人数与我大宋东西两京加一起也不过在伯仲之间,但若论富庶程度,恐怕西北荒地不及两京之万一,可我再问范相公,我大宋两京可养的起五十万兵?”苏轼再度发问。

事实上东西两京开封府和河南府城内和乡里之间人口加一起已经远不止两百万了,但要养活五十万军士想都不要想。

“苏学士这话就有失偏颇了,朝廷和西夏兵役法制不同,如何能一概而论?党项人是征兵制,战时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而行。我们是募兵制,养兵成本高了去了。”王岩叟认为苏轼这番话是书生之论,对军务一窍不通,立刻站出来反对。

“王相公说的也有道理,那么如此说来老幼皆为兵,西夏所谓控弦五十万其实是大有水分了。据可靠谍报西夏正军战时要自带干粮和军械去打仗!”苏轼对王岩叟的驳斥只是微微一笑,继续道:“按他们的文书要求西夏正军家里有牛五头、羊五十只要出战马一匹。有牛十头、羊一百只要出战马一匹和一套披或甲。有有牛十头,羊二百只要出战马、披、甲的全套。很显然,就算最普通的西夏正军,家里也要养的起牛五头、羊五十只。那试问西夏两百万出头的人口总数,这样的小牧主或小地主又能有多少?”

王岩叟和苏辙对望一眼,这东西他们没统计过不知大概数字,但西夏精锐骑、步兵总数,应当不过十万之数,这点他们还是多少有点概念的。

至于其他的那大概跟大宋这边的厢军和乡兵、保丁类似。

“所以西夏的正军充其量不过二十万人,其精锐最多十万人,其他不过是牧民充数,最多做做后勤,当当辅兵,战场冲锋他们和厢军何异?”这时吕惠卿站出来补充,“或许有人要说党项人好勇斗狠战力天生要强。可一个平时只是放牧或者种田的农人,如果未经充分训练都能压过我们的正经禁军,那要我说这种禁军将士是应当拉出去斩首以儆效尤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