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五十一章 汉番一体

第140章 汉番一体

要消弭党项人对大宋的排斥事实上可能比消弭大宋对党项人的排斥要简单。

大宋边境的百姓对西夏党项人基本都恨之入骨。

赵煦要从根本上实施当初治理蜀汉时怀柔的民族政策,可能内部难度要大于外部。

从表面看大宋对归附的番人各种拉拢赏赐,可实际相处过程中因为蕃汉风俗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以及地方官员、百姓都对边境番人天然有一种非我族类的排斥,汉番之间的矛盾往往很难调和。

形成这种风气的原因跟唐末以来长期战乱,互相征伐有着直接关系。

当然地方官员贪腐无能一旦出事立刻就往境内的番人身上推也在一定程度激化了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但是这非是主要或直接原因。

根源上还是因为汉番有别。

若要实现收复旧地之后的长治久安,像唐时的汉番一体是必须要借鉴的。

前世赵煦为汉丞相诸葛亮时本身在蜀汉也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

眼下,他还无法从改易风俗的角度全面推行汉番一体这样的观念,但先消弭这些党项人俘虏对大宋的排斥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大德高僧法智和尚以一天五场的频次,一次四千人的规模开始为期五天的宣讲时,赵煦、苏轼、王厚、郭成等人则已经在准备第二步了。

第二步是从历史和渊源的角度讲党项人和中原王朝的爱恨情仇,当然仇肯定是略去了。

历史上民族融合中怎么可能没有血腥的一面?

但作为政策执行者不应当只看到血腥的一面,而看不到其中的进步,以及对当世对后世有益的地方。

在唐时安史之乱爆发,很多人都以为是胡人安禄山作祟,果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唐初立国时李渊处死归降的窦建德所埋下的伏笔。

窦建德在历史上无论是品德还是仁政爱民方面,跟刘备是相差仿佛的人物,在河北百姓心中是超脱隋末乱世的仁人君子,李世民自始至终都没有取代窦建德。

再加上后来关陇世族对河北士民的欺压,可以说终唐一代,朝廷跟河北三镇的关系就没有好过,安禄山做了河北三镇节度使他不反,换一个李禄山上来一样反。

事实上,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有不少番人将领、番人士卒和番人部落都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了。

回到眼下,赵煦前世是武侯这样划时代的人,从历史的脉搏中自然能轻易的窥见利弊,当然,也还有大义和人性。

汉番一体是一个大国,尤其是要囊括多个族群多种地域的大国所必须要施行的基本国策,武力纵然能让对方屈服一时,却无法让其心甘情愿成为国家的一部分。

只有让他们也认同这个国家认同这个体制,这才有可能实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