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四,伽蓝奉命赶赴帅营军议。
杨恭仁和崔逊在第一时间召见了伽蓝。杨恭仁目露寒光,开口便问,“你给某一个理由。”
伽蓝沉吟不语。
“rì前舞yīn公率军支援而来,但闻乌骨屠城后,便止步于千山。”崔逊神情焦虑,再也没有往昔那种恬淡那种云淡风轻了,眼中更难掩忧郁之sè,“至今,尚无舞yīn公只言片语传来。”
无疑,做为远征军陆路统帅的薛世雄,也意识到了乌骨屠城将给帝国政局带来无法估量的恶劣影响,所以他不得不止步于千山,暂时与乌骨战场保持距离,以便给自己在未来的应对过程中留下回旋余地。
伽蓝听懂了。崔逊这是提醒他,选锋军的统帅、将军和军队都是由皇帝和中枢亲自选定,在远征军里它属于一支力量,与远征陆路大军、水路大军鼎足而立。某种意义上它拥有特权,代表着皇帝和中枢的意志。如果把崔逊话里的意思再往深处延伸,乌骨屠城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将严重危及到皇帝和中枢的政治利益。
伽蓝没有说话,但唇边嘲讽的笑纹和眼里的不屑之sè却让杨恭仁和崔逊愈发不满。与此子接触久了,拨开了笼罩在此子身上的传奇光环,便会清晰看到此子野蛮残忍、骄横跋扈、目无法纪、刚愎自用的诸多让人无法容忍的xìng格缺陷,而这些xìng格与其人生经历却天然吻合,正是蛮荒西土的呼啸风沙养育出了这头凶恶的狼。
杨恭仁沉府极深,沉默不语。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有些话他不能说。有些事他不能做,所以他非常被动,尤其遇到像伽蓝这种无法无天为所yù为但背后又隐藏着庞大权势的部下,他更是被动到了极致。
崔逊却是可以说,而且此刻也只有他才能开诚布公、直言不讳地质问伽蓝。毕竟双方都坐在越王杨侗这艘“船上”,而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同处于山东贵族集团,政治利益紧密相连。
“伽蓝,当初某与观公抵达清河时。你曾献策潜龙在渊。”崔逊迟疑片刻后,突然问道,“乌骨屠城一事,是否与此策有关?”
崔逊对乌骨屠城事件的推测与杨恭仁的想法几乎一致。这一推测如果事实存在,对以越王杨侗为首的政治集团来说可能利大于弊。虽然皇帝和中枢改革派肯定要为此承担巨大的政治压力,但乌骨屠城事件始终还是帝国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斗争的延续,皇帝和中枢改革派不能输。为此他们必须全力维护乌骨屠城在政治和军事上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由此可以预见,当帝国高层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之时,也必定是皇帝和中枢改革派全力以赴保护以越王杨侗为核心的政治联盟之刻。随着这一政治局势的形成,越王杨侗也就在被动之中,逐渐拉近了与皇帝宝座的距离。
伽蓝剑眉紧皱。踌躇不语。
这两天伽蓝冷静下来之后,也在考虑乌骨屠城事件对帝国政局的影响,并就此事与傅端毅、薛德音、冯翊、西行和刘黑闼等人进行了讨论,还征询了孔颖达、盖文达、胡师耽、赵怀义等人的意见,最终得出的结论与伽蓝的推衍基本一致,那就是伽蓝和龙卫军十有要留在边陲镇戍。返回中原乃至东都的可能xìng微乎其微。至于此事件对杨恭仁、崔逊乃至薛世雄的影响则更大,皇帝和中枢为了保护他们,必定要让他们留镇边陲以暂避弹劾之风暴。也就是说。伽蓝的经略辽东、蓄积实力、待机而发的策略有希望变成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