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场大门,绕过一面照壁,眼前终于出现了这中原大国所拥有的街道景象。
嗯,挺冷清的,毕竟正对着县署。
舒珲三人加上袁天罡,后面跟随着几个“机灵一点”的衙差,一行人出得县署大门,便往西面而去。这县署坐落在城郭正中,集中着整个县城的政治首脑与治安力量。是以周围多是富人居住区,临街商铺也相对繁华。
县署西面街道,大多贩卖一些生活用品,与东面街道的文化用具相比,格调自是低了很多。路边商贩多身着皂(黑)衣,沿街叫卖,也偶有身着素衣的小贩挑着些蔬菜瓜果穿街而过。
衣着用料,多是些桂布(木棉布)、夏布(苎麻布)或者葛布(葛麻布)。偶有身着绸缎的阔绰户,有三五奴婢簇拥着出入一些茶楼酒肆,也是身着素色。
这唐朝沿袭隋制,对百姓衣着颜色有着严格的限制。即使不是朝服、礼服或者命服,各级官员准许穿着的颜色也适用于常服。
在唐朝,庶民服白,商贾衣皂这是律条。读书人可以穿黄色,这一条一度被废止,所以现在读书人也老老实实地一袭“白衣胜雪”。对于官员来说,常服的颜色范围倒没有朝服一般一板一眼,六品以下绿、蓝、青可以混用,五品以上衣绯,三品以上服紫。
当然,那些朝中大佬们为了显示自己的低调,也是经常身着白衣出门。不过你要是反过来,这可不行,要罚款的,严重时还得吃牢饭。
所以无论是熟丝染色织成的蜀锦,或是素底堆彩线的四大名绣,还是对成布进行蜡染、绞缬(扎染)、夹缬(镂印),所制工艺品大多用在屏风团扇等装饰上。真正能够把它们穿出门外,便只有高居庙堂之上的官员了。
舒珲一行除了几个衙差,倒是都有品级,能够勉强穿个彩色衣服出门。所以他们上得街道,便显得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
其实舒珲对于这身绿色的衣服一开始是拒绝的,不过还是那句话,客随主便,也不好挑拣什么。
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受各种礼制和技术所限也都颇为低矮。是以对采光的布局要求不高,却需要重视御寒功能。在这种需求下,面南坐北的方位尊卑便被确立下来,经过多年演变,已经成了一门不大不小的学问,隐隐有些风水的意思。
不论城郭布局,还是内里建筑走向,都依从这个原则。转过一个接口,舒珲一行人便走上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这里比刚才东西走向的街道又要繁华许多。
大抵是因为东西走向的多为食肆客栈,主人白日经营晚上安顿,都在同一处地方。而南北走向的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都是一些小隔断。想来多为大户人家手下产业,白日由私仆打点,全做生意之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