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没有一皱要继续喝斥,老汉一把拦住了:
“虎子说得对,我可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官兵们,一个个都是什么德行?而且,现在田到了咱们的手中,谁要是想再夺走,老子就跟他们拼命我看好凌家军,说不定真能挡住官兵呢”
老太婆看到丈夫和儿子都这么说,也就没了话说,只觉得两个男人都这么说了,那肯定就是对的,于是也叹了口气。
梦想了一辈子的土地,没拿到手的时候说起来还能坦坦荡荡、不放在心上,可一旦拿到手,想想脚下这片田地都是自己的,有哪肯随意的舍弃?
历史证明,任何忽视人民百姓的统治者,最终都会被推翻,乃至死无葬身之地那些看起来丝毫无害、憨厚老实的小老百姓们,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田地,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打倒一切,摧毁一切。
凌风要想跟朝廷对抗,当然会利用起这股强大的力量。
分完田地之后,就是各种各种农具和耕牛的分配。如果说田地摆在那儿就已经让人大为心动的话,这些实实在在放在家里的东西才更是能够打动人的心。
铁锹等家家户户都能分配到。凌家军最不缺的就是铁具,前几个月,那些铁匠学徒们在打造兵器之前,就是拿生铁打造成农具来练手的,因而,在分完地之后,每家每户都分配到了足够多的农具。
铁锹、铁叉、铁犁……
更是每五户人家就能分配到一头耕牛。明朝的一项国策就是重视耕牛,小牛和壮牛都是不允许屠宰的,即使是病老而死的牛,也要报备有司,才能扒皮吃肉。
凡是私自屠宰耕牛的,都要被廷杖甚至是流徙。在这么重的罪名下,经过二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各地的耕牛数量着实不少。
凌家军有的是银子,已经承诺将来大量购买耕牛,让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大牲口。至于现在这头耕牛,暂时是五家合用,以后将归负责照料的人家所有。
负责照料耕牛的人家自然是兴奋地不得了,想想眼前的大牲口以后就归自己所有了,更是照料地精心。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也是一样的。半夜起来喂料,这么辛苦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倒像是一种享受似的。
虽然大家刚开始的时候心情都很平静,打算着只要官兵打回来,就把分到的东西再送回去,但是真到了这个地步,尤其是东西在手里捂热了,谁要是敢来抢他们的东西,他们就敢跟敌人拼命。
五天的时间,田地分完,农具也都发了下去。
土地对百姓的诱惑力,比预料的要大得多。全城无一例外,全部都领取了自己的份额。
只剩下原先的那些地主豪绅们,心情之郁闷就可想而知了。
凌风当然不会留着这些祸害来给自己添堵,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让一营凌家军战士押运着迁移到了早盛塬。
现在正是春天,播种的好季节自然不能耽误,多了这些人手,早盛塬的活计就要轻松地多。而且,劳动能够改造一个人的思想,让他不再那么仇恨凌家军、不再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凌风发誓,他真是出于好心,才让那些曾经的豪绅们到早盛塬参加体力劳动的。想想吧,靠劳动吃饭,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当凌风说这些话的时候,自然是招来了一阵白眼,让他心中那个郁闷啊
…………
崇祯二年三月二十,凌家军发动百姓修复损毁的城墙,同时修建一些防御工事,葭州全城百姓云集响应。
为了保护刚刚到手的土地,大家的热情空前的高涨,再加上此时土地已经解冻,正是动土的好时机,因而各项工事进展神速。
因为凌家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葭州城攻下,所以城墙的毁损程度并不是特别大。这就为维修降低了难度。
不过,大帅又提议在城外建立一道道防御工事,一直延伸出十几里地。
这可是项大工程。葭州的百姓们不太理解,防守城池,就要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城中,将城墙加固不就得了?看县令郭毅老爷和牛得水千总,谁不是这么干的?
这个什么大帅,还要让大家去十几里地外挖大坑,真是能折腾人。
早盛塬跟过来的工匠和凌家军战士们却不这么想。他们都是对大帅有着盲目的崇拜,既然大帅说了要在十几里地远外开始构筑防御工事,那就一定是有道理的。
大帅说话做事,什么时候出过错了?
他们的热情,也带动了葭州百姓的热情。葭州城四面的大路小路上,到处可见一队队的人马拿着铁锹、长镐在构筑工事。
工事的样式都是大帅亲自设定的。也不知道大帅的头脑中哪儿来这么多奇妙的东西,反正那些将领们看了之后都是大夸其妙处,说是如果自己带兵打仗遇上这种防御工事的话,也要大感头疼的。
不管是凌家军将领,还是新投降的官兵,一个个满脸钦佩的表情。
见到这种情景,原先对出城修筑工事还有些不情愿的民壮们立刻都来劲儿了。这些工事有用,那就多修建些;修建的越多、越好,将来在战斗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就越大,能够抵挡住官兵的机会也就越大,这笔账,大家都算的清楚。
现在的葭州城,可说是“匪民一体”,大家是捆绑在一起的蚂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能够守住葭州城,那么,你好我好大家好
守不住葭州城,凌家军败退,百姓们失去刚刚到手的土地,甚至还要遭到清算
凌风将对自己来说暂时没有用的土地分出去,换得了全城人的支持,这笔买卖实在是划算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