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草料,简单,冯家准备的充足,“刍藳”这物使,冯家不缺。既有牛爱吃的竹草和紫花苜蓿,又有干草料。
人的糇粮(干粮)就必须考虑的多些了。夏天天气炎热,许多饭食不能久放。干糒就是必须的。
冯家的儿郎们和家仆们要在陆路上行走一个月,有些人还要乘船押送谷物去长安仓,去长安的人没有两个月是回不来的。
为了给他们准备夏日里路上的干粮,冯家的妇人女子们都忙碌了起来。有的忙着做干糒(bei干粮),就是将蒸熟的米饭或者麦饭晒成干饭,磨成粉,然后,放入陶罐中保存,带到路上,饥饿时,配上水,垫垫肚子。干粮的制作方法中,也有将米、麦和大豆等一起炒熟,制作成干饭,这类干饭被称为“糗”(qiu)。
“糗糒”方便保存,也方便食用,饿的时候,只要有水配着就行了。
汉时的大路上“十里一亭”,亭处修建的有供路人饮食、休息、住宿的地方。行人饿的时候,取出随身的干粮,再取些水就可以解决饭食。
早前为了造纸,冯家修建了水碓房,如今,为了磨粉,在冯陂挨着浊漳水的河道上选择一处水流落差大的地方,又修建起一座水力磨坊。
水力磨坊里主要由引水道、水轮、磨盘和磨轴等部分组成,水流日夜不息,水磨坊里的器械就日夜旋转,一天下来可以磨粉几千斤。
水力磨坊利用水力将谷物或者干饭研磨成粉状。在磨坊中,将谷物或者干饭倒入两个石制磨盘之间,其中一个缓慢旋转。随着磨盘的转动,谷物、干饭就被碾磨成了粉末。
以前潞县的磨坊里是采用畜力或者人力拉动磨盘的,这种磨粉的方式需要人或者牲畜,而且,磨粉的数量也不大。冯家目前短缺人手,牲畜倒是够用,不过,既然有可以省力的方式,那么选择在水力磨坊中由水来推动磨粉,从而解放了人力和畜力以在其他地方使用,自然是极好的。
新麦已经在夏天的太阳中晒好了。冯家用石硙(磨面的工具,古代称为硙weì,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出土的石硙在汉代)将收获的宿麦粒磨成粉,然后,用来做成各种饼。
自先秦时期,人们就认为“啖麦使人多力”,做好的麦饼是路途上的好干粮。
当时,人们已经有了花样繁多的“饼”,有用笼蒸的“蒸饼”,也有用火烤的“炉饼”。“蒸饼”里头有白饼、蝎饼等;“炉饼”里头有烧饼、胡饼、髓饼等。胡饼是在饼上撒上芝麻烤制出来的,而髓饼则是用动物油脂和在面粉里,然后,再烤制出风味独特的饼来。烤饼这类物使据说是从西域流传而来。胡人们行走几千里从西域到达长安,一路上就是靠着烤饼来充饥。烤饼可以长期存放的这一特征,正适合走长远路途的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