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方向的蜀国民族策略,则是得益于罗老先生的发扬光大,能为后世更多的人知晓。不过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看,蜀国面对的问题相比于曹魏和东吴,其少数民族形势更加复杂。针对这一复杂的情况,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主张,并成为蜀汉建国后对付少数民族基本方略。
除了演义之中的孟获之外,历史上的马超就是在这个政策之下,成为五虎上将的,甚至还有姜维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效用……
这些效果也确实对于蜀国有了一定的促进,至少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西北地区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作出积极响应,这其中氐、羌等少数民族对于蜀汉的偏向态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东吴么,相比较曹魏和蜀汉来说,在处理这些民族问题上,就比较奇葩一些了。
或者最不可思议。
若是和曹魏相比较,东吴的这些边境民族无疑都比较弱小一些,和蜀汉相比,东吴又会显得种类有些比较单一,因为东吴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蛮夷和百越后裔,并不像是蜀汉周边那么复杂的环境,北有胡,南有蛮。所以东吴整体上来说应该是相对比较安逸的,但是东吴却几乎从未消停过。
当然,如果硬说百越就是一百个『越』,那么也可以……
东吴的名将,几乎都参与过征讨百越的战争。
然后越打,问题越多。
反叛年年有,大小三六九。
东吴也不是没有招抚,但是招抚的对象往往是更加偏远一些的交趾地区,对于比较靠近扬州的这些百越来说,东吴的态度一项是不怎么友好。
这就导致整个江东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江东需要越人来补充兵源,另外一方面整个策略有对于这些越人极不友好。想想看,东吴大将烧了越人的寨子,杀了越人的亲朋,然后抢了越人的妻女,现在还要越人去替东吴打仗……
鬼知道这些越人拿到了刀子等到了机会,是会先捅对面的敌军,还是直接捅自家将领的菊花?
因此在东吴的战争模式之中,这些动物的将领就必须保持大量的私兵,而越人就是炮灰。在这样的军事结构之下,别管有多少人,只要类似于张八百的情况一出现,孙十万的溃败就在所难免。
这种隐患,一直存在于江东,也一直是潜藏在江东之中的大小官吏心中,使得他们的行为难免就有时候会出现各种矛盾的现象,不同的抉择。
此次孙权在权柄斗争当中出现的丑态,并非仅仅是单纯在军事上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说是孙权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江东奇葩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江东人还习以为常,或者虽然觉得不妥,但是觉得太难改了就干脆不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