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海战战术创新绝非易事。
航母与航空兵能够称富海洋战场,将战列舰送进博物馆,根本原因就是航空兵拥有远远过舰炮的打击范围与打击效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来说。舰载航空兵的打击距离在劲千米以上,有的甚至过了劝千米,而当时舰炮的最大射程只有的千米左右,基本上是舰载航空兵的十分之一。其打击效率也差不多是舰载航空兵的十分之一。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战列舰自然不是航母的对手。
要想改变海战战术,让航空兵成为历史,至少让航空兵在制海作战中成为历史,就得在打击距离与打击效率上越航空兵。
由此可见,电磁炮加强制电磁干扰系统正是针对舰载航空兵的利器。
即便是轨道电碰炮,最大射程也不比舰载航空兵的打击距离短多少,至少没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的面前,制导武器毫无用武之地,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问题是,要想取代舰载航空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知道,最后一艘战列舰真到力世纪盯年代才退役。也就是说,在航母称霸海洋之后,战列舰又服役了将近半个世纪,才成为了博物馆中的展品。
因为航空兵在某些方面,特别是战场支援方面仍然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个,所以不会迅退出战争舞台。如此一来,就有必要继续挖掘航打手空兵的潜力,通过改变对海作战战术来提升航空兵的制海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海军航空兵开始探索新的制海战术。
显然,使用反舰导弹不再是海军航空兵的主要手段。从这场战斗也看得出来,如果需要用反舰导弹来对付敌人的舰队,战略轰炸机与远程巡逻机都要比海军的战斗机。特别是舰载战斗机更加管用。受强制电磁干扰系统影响。海军航空兵会到了老路上来,即由不受干扰的飞行员用不受干扰的方式来引导弹药攻击海面舰艇。
不管怎么说,飞行员不会受到强制电磁干扰系统的影响。
关键就在如何让弹药不受影响。
传统的制导系统肯定不行。而惯性制导系统的精度又达不到要求。搞到最后,负责弹药开工作的工程师只能把重点放在了定向通信系统上,也就是基于激光的通信设备。要让该系统挥作用,关键还是开出能够屏蔽无线电波段的电磁波的光学透镜。仅仅为了这么一块玻璃,海军就投入了几个亿的科研经费。用了近3年时间。可以说,如果不是在凹年初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光学透镜,也就不可能在这长战争中用上海军的新战术,让那些原本很难在海战中挥作用的战术战斗机派上用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