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53章铸币与五铢钱

同时还出现一批善于投机取巧的“能人”,对官铸五铢进行着“外科手术”。

他们将官铸钱改造,使其变小、变轻。

桥玄就曾经告诉刘曜一个例子。

有能人用一根方木杆或方形金属棍子穿进钱的孔,一次穿约百枚或更多一点,将两端固定后,用沙石、砂轮等打磨钱币的边缘,以此可以得到数量可观的铜屑。

通过这样改造的磨边钱,重量会减轻三分之一左右,但一般不会影响到钱币的面文,并且钱币的边缘都比较光滑。

磨边所获铜屑,将用作擅自增铸钱币的原料。

桥玄认为,这种对五铢钱的改造应该具有一定规模,很可能是某些有权势之人的所为,也有可能是地方上铸币机构的“杰作”。

朝廷对地方上五铢钱的磨边取铜听之任之,那么社会上又出现了更为便捷的改造办法。

剪子、凿子是民间常见的金属处理工具,剪、凿要比打磨更为容易,不少人以剪边、凿边等手段来改造五铢钱,于是社会上又出现了大量的剪边五铢钱、凿边五铢钱。

一般情况下,剪边钱、凿边钱要比磨边钱所去的轮廓更多一点,大多要把钱币的面文减去部分,形成钱币文字不完整的现象。

剪边钱、凿边钱直径大多剩下不足二十毫米,重量多数减重到原来的五分之二以下,与磨边钱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的经过剪、凿的钱文,“五铢”二字仅剩一半,这些钱实际上是将五铢钱文对开了,当时就有称之为“对文五铢”的。

与对文五铢有密切联系的是环五铢,这是有的正规五铢钱被剪、凿成对文五铢后,剩下的环状边缘部分,当时就有人称此为“环钱”或“环五铢”。

一枚完好的五铢钱经过这样的剪、凿,似乎可以变成两枚钱使用了,真正做到了“一枚钱币掰成了两枚用”。

对文五铢的出现和顺利流通,又为铸造劣钱的人开通了一条新路,一些掌握地方铸钱业务的或专营私铸的,开始模仿对文五铢铸造出仅见对开钱文的轻小劣钱。

“严禁地方及私人铸造钱币,乃是朝廷接下来重点要抓的事情!”刘曜铿锵有力道:“必须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银行总署全权负责!”

程昱、刘彪、陈群庆听着刘曜中气十足的声音,知道这位英明的君主肯定又联想到了过去汉灵帝在位时期地方和私人大量铸币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

比如物价上涨,原来那些雇农被迫卖身给大中型地主,成了别人的奴婢,而普通的自耕农也被逼变卖耕地,甚至沦为他人的雇农。

原历史上,东汉后期,朝廷发现了地方铸钱和私铸、盗铸现象,努力加强对铸币权的控制。

为整顿币制,到灵帝中平三年即公元186年推出了背四出文的新式五铢。

但时过境迁,刘氏王朝已失当年雄姿,想要以足重钱来挽回五铢钱的败坏,已经无济于事。

《后汉书·张让传》记载:“灵帝中平三年,铸四出文钱,钱皆四道,识者窃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见,此钱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师大乱,钱果流布四海”。

刘曜觉得,必须将铸币权牢牢抓在中央手里!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