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字是对妃嫔说的,后面两字则是命令赵成。
赵成赶紧宣布道:“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故朕要立纲纪,严内教:第一,后妃母仪天下,不可干预政事。第二,规定后妃职责,服侍皇帝宫寝。第三,制定铁质饰金红牌,镌刻戒谕后妃纪律,悬于各宫。第四,自后妃以下至嫔御等,衣食、器用、金银等供应,都按级别施行供给制。第五,禁止内外书信交往,有则论死。”
赵成每念一条,朱元璋就点一次头,赵成念完旨意,朱元璋还意有所指地看了马秀英一眼。昨日|他还夸奖马秀英是贤后,今日朝臣一说,他又觉得马秀英干政不妥,尤其是马秀英与外臣有书信来往的行为让他生气。这次他们没有私心,难保下次没有啊,这种行为一定要提前杜绝。
嫔妃们大惊失色,面面相窥。不知朱元璋为何突然把怒火延至后宫,纷纷猜测是不是朝廷吃了败仗,又猜测朱元璋这样宣布是不是后宫有人违制,还有人担心后宫已经缩减用度,如此一来只怕日后的生活更加拮据。
尽管朱元璋丝毫未提朝堂上发生的事情,马秀英却知必然是自己和刘基等人的行为惹怒了他,第五条的规定摆明就是因为她写信给了外臣。她不清楚朱元璋昨天还好端端的,今天为何突然又翻了脸,但她心中无愧,故而从容镇定地领着众妃遵旨。
朱元璋没有从马秀英脸上看到丝毫吃惊慌乱的神色,又想到她手书的内容,终是悻悻地拂袖离开。
很快朱升被迫致仕的消息就传入后宫,马秀英重重地叹了口气,自己还是不能改变这些功臣的命运吗?转念一想,朱升选择这样的结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他知进退,虽失去了权利却保住了性命,到底是位智者。可惜其他的功臣却没有朱升这般豁达,被眼前的荣华富贵迷乱了眼,也不知最后会落到什么样的结局。
其实也有如朱升般睿智的大臣,在揣测了朱元璋的心思后,纷纷提出致仕。如刘基就曾以年迈的理由提出告老还乡。却不知朱元璋是怎样想的,几次都未允准刘基的请求,反而叫马秀英去劝说刘基。
马秀英吃惊地望着朱元璋,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端倪。虽说朱元璋并未责罚她给大臣写信的事情,但这到底是犯了忌讳,只是大家没有说破罢了。如今朱元璋又让她去劝说刘基,这是对她的信任还是对她的试探?然而她瞧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异样,只是恍惚觉得朱元璋愈发深沉,越来越有帝王的心术了。
朱元璋淡淡地说道:“皇后不要多想,朕让你劝说刘基是因为他到底是你请出仕的,兴许能卖你几分面子。否则朕可架不住他三天两头的致仕,还有一些臣子也跟着请辞,让朕烦不甚扰。”
马秀英静思片刻,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刘基的请辞必然会带动一些江南官员的跟风,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朝廷不可能一下空缺这么多职位,更不能因为江南官员的告退而导致淮西官员的扩张,形成一言堂的局面。但朱元璋已经决意拿功臣开刀,他不会再对功臣许诺妥协,所以让马秀英出面挽留,等朝廷局势稳定,能够腾出人手安排政务了,他还是会寻找机会把功臣一个个摘除掉。
一瞬间很多念头掠过马秀英的的脑海,她不禁心寒,“无情最是帝王家”这种现象也要落到她和朱元璋的身上吗?连她也成了朱元璋利用的工具了吗?然而想归想,她还是敛衽低眉,从牙缝里轻轻挤出一个“是”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