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宫第二尊贵的女人去世了,肯定会在朝廷引起一些震荡。但是让人悲哀的是这些大臣对成穆贵妃表达了哀悼之情后就积极投入到辩论中,他们争论的内容便是孙氏无子,谁来为孙氏服丧以及送葬。
服丧是出于对先人的尊敬,因为女子出嫁后归夫家,所以服丧祭奠这些事情一般都是儿孙的责任。如果没有人祭奠死者,人们便会认为死者到了阴曹地府会成为孤魂野鬼。
孙氏膝下只有一女,没有儿孙,她的丧事安排就成了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孙氏是长辈,晚辈为长悲哀悼是理所当然,可以从皇子中择一人行母丧告慰孙氏;有人则认为孙氏只是众皇子的庶母,身份没有皇子尊贵,不应委屈皇子服丧。渐渐的,大臣们便从建议孙氏丧礼的事发展到争辩嫡子和众皇子是否该为庶母服丧的事。最后,这一争辩越演越烈,进而引发了关于子为母服丧的大讨论。
众说纷纭,朱元璋一时难以决断,就让大臣去查查古人是如何论丧服制度的。
大臣查到结果是:一共四十二人,只愿服一年的十四人,愿服三年的二十八人。
朱元璋认为愿为母服丧三年的人数超过了只愿服一年的一倍,说明人们还是赞成嫡子和众子为庶母服丧,便决定在皇子中择一人为孙氏服丧。
他把众皇子叫到跟前,询问谁愿意为孙氏服丧三年。
但是所有皇子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都不积极,服丧三年即意味整整三年内不能饮酒作乐、不能出门游玩、不能有男女之事、甚至不能沾荤腥。生在锦衣玉食中的皇子们谁愿意过这清苦的生活,况且孙氏又不是他们的亲生母亲,彼此毫无感情可言。
朱樉和朱棢还私下抱怨,“我们是嫡皇子却要为一个庶母服丧这算什么。父皇的妃子那么多,个个都算我们的庶母。要是今天薨一个明天薨一个,按照父皇要求子为庶母服期的标准,恐怕我们每年都要服丧了。”
其他皇子虽然不敢像朱樉、朱棢那样明目张胆地抱怨,但心里也不服,因此都对孙氏的葬礼推诿和规避。
朱元璋大怒,马上就要安排孙氏的下葬仪式了,给孙氏摔盆的人还没找到,最后他从众皇子中挑选了周王朱橚为孙氏行慈母服三年,东宫太子、诸王皆期,还赐孙氏兄长孙瑛田租三百石,每年供礼。同时命令学士制定《孝慈录》颁布天下,要百姓都来遵守子为母服丧的制度。于是庶子为生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的制度自孙贵妃开始。
朱元璋选择朱橚服丧是考虑到太子将来是一国之君不能为庶母哀;朱樉、朱棢二人敢当众抱怨说明他们对孙氏毫无敬意,让他们给孙氏服丧,没准丧期整出什么丑事;朱棣在军营锻炼,让他服丧会影响他在军营的发展;其他皇子年纪小怕他们忍受不了三年的清苦生活,想来想去也只有朱橚比较合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