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赵二人拱手应道,“臣在!”
“翼德、子龙何在!”
少顷,杨仪持巾帛,沿着走廊快步而来,说道:“陛下,南中急奏!”
“何事?”
杨仪拆开巾帛,迅速浏览全文,说道:“禀陛下,糜南中与诸卿巡游山水,乘马时不幸颠倒,左腿折断。今请上呈辞表,言己年岁已高,请准归京休养,望陛下另派大臣出任南中都督。”
“嗯?”
刘备从杨仪手上拿过巾帛,浏览糜芳书信上的内容,见无大碍松了口气。
扬起巾帛,刘备无奈说道:“若子方从南中归京,后人继之,恐难治南中。”
南中在糜芳的经营下,豪强、酋帅纷纷等地头蛇纷纷参与买卖,形成独特的利益集团。每年往吴楚输送奴婢、牛马、金银,而巴蜀则向南中输送丝绸、铜器、漆具,完整的商业闭环。
但并不是说糜芳治南中有多好,南汉虽从南中攫取大量的物资,但南中也从南汉手中获得大量铁器。那些地方上的豪强、酋帅有了外界物资的流入,势力愈发膨胀,兼有本身的姻亲关系,渐而成为土皇帝。
大汉为了北伐,选择虚治南中;南中豪强、酋帅为了外界物资,选择与糜芳合作。故而双方心知肚明,仅是各取所取而已。今糜芳离任南中,可能会打破这个平衡。
“陛下,不如让糜南中居府休养,留任南中数载,以免仓促生乱。”廖立建议道。
“不可!”
刘备微微踱步,说道:“子方上表离任,岂能强扭其意!”
刘备对小舅子的秉性有所了解,今能放弃南中的利益,说明南中有他无法解决的难题,选择跑路;或是他年纪真大了,在南中呆不下去了。不管是哪一种,今都选人替换糜芳。
犹豫良久,刘备吩咐说道:“健为太守李严,治郡多年,屡安夷贼,功绩显着。今迁其为南中都督,拜安汉将军,与糜君交接政事。”
“诺!”
刘备早有想用李严的打算,可惜没位子腾出来。今南中都督空缺,以李严之才干,处理南中不成问题。
纵引起南中反叛,恰好派兵一次性解决,今后不再虚治南中,而是派遣官吏实治之。
刚料理完政事没多久,侍从上前来报,说道:“陛下,丞相求见!”
“请!”
几个呼吸的时间,诸葛亮持羽扇,着毛袄,沿着走廊而至露台。
“亮拜见陛下!”
“免礼!”
“见过丞相!”
“诸君同好!”
有了诸葛亮作陪,刘备当即让左右散去,说道:“诸卿,可自行出宫!”
“诺!”
君臣游于露台、廊间,谈论国事。
聊了半响,刘备手搭在廊桥上,问道:“孔明此番入宫,莫非有要事相说?”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陛下可知马超遣姜冏为使,其不日将至武汉?”
“昨日听侍从言语,已有所知!”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仅是那姜冏先拜曹丕,今从洛阳南下,而后再拜我国,此当不符邦交之礼。”
“哈哈~”
诸葛亮笑了几声,说道:“亮本为此所疑,但今晨忽然开朗,渐有所得姜冏之意。”
“嗯?”
刘备神情微敛,说道:“请孔明赐教!”
“不敢!”
诸葛亮向刘备行礼,继而抚扇而踱步,说道:“凉为臣,汉为君。马超遣使谒汉,岂敢不尊我国之礼?故而必上尊表,供钱物,以示谦卑尊奉之心。”
“今姜冏初使魏国,而后谒汉,所携礼品,盖多供与曹丕,安有再供陛下之理?纵姜冏不知,马超岂会不晓?”
“行事背逆,与常理不和,故臣深思忧来,窃以为姜冏必有所图,其所供之礼,或非良马钱财,而是欲引身自荐。”
闻言,刘备若有所思,说道:“既然如此,朕是否应当派遣上卿相迎,以宾客之礼厚待之。”
踱步思量,诸葛亮笑道:“姜冏,陇右之人。朝谒洛阳,必受曹丕厚礼款待。今为何舍道南下,转谒陛下呢?”
“亮以为当是姜冏观曹丕无英主之相,且又专重繁文缛礼,为寻明主故舍道南下,以观陛下之风采。”
诸葛亮轻抚羽扇,了然说道:“陛下往昔何以待贤人,则以何礼待姜冏。武汉尹中种种,一切如常,不改旧政。”
刘备捋着胡须,问道:“孔明何以为姜冏是欲投效明主,而非竭力效忠马超?”
诸葛亮哑然失笑,说道:“天下南北而治,马超骤然而兴,陇人之所以为其所用,无非畏其兵马。伯言夺陇南二郡,逼签城下之盟,马超外强中干,世人尽知,陇西士人安能为其所用。”
“君之良言,当开备之愚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