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虽已过柳絮纷飞桃花满城的春景灿烂,洛阳里的和煦春风吹过满城,却仍旧留有一种春日别春的小资别调。洛阳,蒲净寺道场,正在进行一场公讲。讲课的是河东名学潘夫子,来听课的,都是些洛阳城里的莘莘学子。
所谓道场,曾为佛家宣讲教义,举行典礼的场合,每个寺院里都有。魏朝重道抑佛,洛阳城里的僧侣要么“改行”,要么远足去了南齐,以至于洛阳城的大小寺庙被学者甚至是“爱国愤青”鹊巢鸠占。魏朝重文轻武文风盛行,各家学派林立,大有知识大爆炸百家争鸣的趋势。
潘夫子是河东学派的代表人物,游走天下间弟子众多,而他最擅长的便是“乐理”,据说听过他讲乐的人,能除去内心的糟粕,人格也会得到升华,附庸者不计其数。
潘夫子在蒲净寺道场公讲,是洛阳学界的一件大事。潘夫子此次在洛阳城共举行三场公讲,前两场听课者爆满。很多学子不远万里而来,就是为听一听潘夫子的天籁之音。不过潘夫子公讲,对听课者选拔甚严,以至于很多人只能挤在蒲净寺道场外看看热闹,想进道场内听课,除非有很高的学问,又或者是有很深厚的背景。
蒲净寺的道场,并非露天,而是在殿阁之中。潘夫子一身白色宽袖长衫,正襟危坐于前,他面前的案台上,摆放着此次公讲的讲义。他并非照本宣读,而是揉杂了很多感悟在内,很多算是他的“即兴发挥”,属于“原创”。正因如此,公讲才吸引人。
正对潘夫子的是排成行列,一张张双人的案桌,每一张案桌之后,都坐着两名青襟小帽的学子。连服装都是统一的灰白色儒衫。学子们统一跪坐在软垫上,双手扶于膝盖。
潘夫子最精于“乐理”,今日公讲课题便是“四时节气入乐理”,内容跟礼乐有关。潘夫子在上面时而语如清风,时而语如流水,侃侃而谈,下面的学子们则是闭目沉思,随着公讲内容的深入而陶醉在潘夫子的讲义之中。
而在一旁,有礼部派来的书记官,负责记录潘夫子日常起居,更包涵公讲的内容及热闹盛况。过不了多久,一本新的《潘夫子坐言起行录》就会编著成书,这是洛阳时下最紧俏的读物,很多无法亲历潘夫子公讲的学子会买来看,用以陶冶情操,向大神的角度靠拢。
春日的上午,阳光明媚,潘夫子的公讲也逐渐从简到繁,引人入胜。而这时候,却有一种很不搭调的声音从学子中间响起,“呼!呼~”
初时潘夫子和学子全情投入,即便有微小的不和谐,也不易被察觉。但这声音,越来越霸道,且愈发肆无忌惮。到后面,连潘夫子都不由蹙眉斜眼瞥了声音传出的地方。全场唯一穿着一身蓝色长袍,好像很怕冷,包裹的很严实的年轻人,正趴在案桌上睡大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