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明再三向杨三强确定农场的价格,连续发了几封电报询问农场气候,水源,能否种植水稻和小麦,夹杂着还有陈管家的电报。
现在杨三强告诉他小伊万有一批价格极其便宜的优质农场正在寻找买主。小伊万他当然认识,雪茄馆的常客、金牌客户。
陈礼明赶紧给临海的伊万商行打了电话,通过临海的伊万商行发电报给小伊万确认事情。
原本陈礼明的计划是买下一块农场,让陈管家带着江北有种植经验的自家佃户去美国种粮食。可是在中国长大没有来过美国的陈地主低估了美国农场的规模,动辄几十万英亩的农场在美国都不算大农场。
陈家多少代人才积攒下的二十万亩水旱田,东一块西一块的分布在周围几个州县,压根连不成片,陈家土地规模在美国只相当于一个小农场主。
杨三强告诉陈地主去找威尔森,他那肯定有美国地图,哪怕他真没有,威尔森也可以找临海美国领事,借来地图一用。杨三强可以将小伊万打算出售的农场地点和面积通过电报发回国,陈地主就可以在美国地图上直观的看到很多信息。
陈礼明跟威尔森是合伙人,两人这几年处的很不错。陈地主想到美国买农场肯定会用到大量资金,避不开要跟花旗银行打交道,再说去找在农场出生长大的威尔森就对了,这个花旗银行临海总经理说起农场的事情那是门清。
威尔森不止一次的问陈礼明需不需要贷款,只要陈地主抵押麦迪亨洋行的股份就行,陈礼明持有的股份跟塞缪尔差不多,塞缪尔当时用自己的麦迪亨公司股份在城市银行贷出两千五百万美元,同样的股份抵押,陈地主贷的肯定没有塞缪尔那么多,但是在临海花旗银行贷出五百万美元肯定没问题。陈礼明不缺钱,就从来没答应。
这次机会难得,陈礼明想趁机购买更大面积的农场,他在电报里跟杨三强说是打算将自己买的农场一成面积赠送给陈礼生。陈地主和陈礼生既是主仆又是兄弟,他们陈家祖上定的规矩是强干弱枝。可是那是在国内,如果到美国呢?无论如何他们其实还是一家人,需要抱团力量才大。
陈管家这一脉已经连续三代人当陈家总管, 陈管家他爹是陈礼明叔伯堂叔,现在陈管家的儿子大鹏又开始接着当管家,老家陈庄现在就留着十几岁的陈大鹏陈小管家在守着。都是陈家兄弟,明明也是主人家,陈管家他爹当年要不做陈家总管,凭借前辈人分家得到的财产,日子过得都不差的。
陈管家给杨三强电报就是嘱咐杨三强对主家的事情多上心,让杨三强在伊万的农场里多挑挑,外国人卖地很粗糙,不问田地肥瘦,水旱都按一个价格。最后顺带还提了一句:跟二强子小两口在临海天天都能见到,住在陈家地盘上,又是陈家表亲,他俩都挺好的。
都是农村人,对田地不陌生,上好的水田和旱地面积看似一样,可是种植起来就知道水田的好处,水田不但产出比旱地多,就是每年种地灌溉田地都能比旱地省下一大笔钱。
林桂芬对美国农场不感兴趣,林家祖辈吃得是漕运饭,压根就没种过地,农场管理其实挺繁杂,需要长时间有人盯着,她也不想找那个麻烦,反倒是问杨三强在美国买点铺面啥的。
杨三强略一思考,比对了纽约华埠和旧金山华埠,又从小伊万刚拿到的抵押财产里挑选了一番,最后舍弃了地皮价格昂贵的纽约华埠和还没重建好的旧金山华埠,向林姨推荐了一个不错的地方:跟旧金山在同一个州却更靠南方的沿海城市、温度气候比旧金山更适宜的新兴城市天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