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登6作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6战队与6军的作战环境,战术,以及面对的敌人几乎完全不一样。这也是6战队为什么要单独成军。并且在战时听从海军指挥的主要原因。
在这方面。白佑彬以前几乎没有相关地认识,他需要学习的地方非常多。
在第三批登6部队上岸前。舰队炮火开始向内地蔓延。
这是登6作战到达转折点的重要标志,因为这表明,上岸地登6部队已经占领了海滩与敌人的滩头防御阵地。在更多的登6部队上岸之前,6战队将由攻转守,重点巩固滩头阵地,并且争取以最快的度将深入进攻所需要的兵力、兵器与物资送上岸。
同时,这也是登6作战最危险的阶段。
此时,防御一方基本上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惊醒了过来,防御部队的集结也基本上完成,对登6一方地兵力火力投入有了相对明确地认识。现在,正是趁登6部队立足未稳,将起赶下大海的最好机会。
因此,防御一方几乎都会在这个时候动反击。
舰队地炮火延伸只能为登6部队争取到有限的时间,随着敌人动反击,舰队将转入重点火力支援作战阶段,即按照6战队的要求,向某些重要地点,或者重要方向开火,用炮火阻挡敌人的反击部队。
因为在这个时候,6战队的炮兵还没有上岸,或者没有来得及展开,所以舰队仍然是登6部队唯一的炮火支援部队。另外,上岸的6战队兵力相对有限,且没有完全熟悉敌人的防御阵地,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构建新的防御阵地,所以很难凭自身的力量挡住敌人的大规模反击。
能否击溃敌人的反击,就得看舰队的炮火支援。
一般情况下,除非舰队规模极为庞大,拥有绝对的兵力与火力优势,不然舰队此时剩余的弹药也不会太多。所以,炮火支援不会太充足,只能用到最重要的方向上。同时,舰队指挥官在这个时候不可能让战舰去补充弹药。
也就是说,登6作战在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渡过“危险期”。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前三批上岸的6战队官兵只有七千人,其中战斗人员六千五百人,除掉伤亡的,能够继续作战的只有大概五千人左右。登6场的宽度达到了三公里,深度达到了一公里左右。
用五千人守卫登6场并不见得有多“宽裕”。
如果此时日军有足够多的火炮,给拥挤在海滩上的登6部队造成的伤亡将难以设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