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佑彬在这个时候看了眼航海钟。
五分钟后,“青戈江”号轻巡洋舰报告一门主炮出了故障,无法按时参加炮击行动。
白佑彬也在这个时候看了眼航海钟。
二分钟后,于右任走了过来。
白佑彬再次抬头看了眼航海钟。
“需要进入炮击航线吗?”
“现在几点了?”
“十一点三十八分。”
预定的转向时间是十一点三十分,这样舰队就能在十七日凌晨三点半到达炮击海域,算上重新编队,以及测量战舰的准确位置所需的半个小时时间,炮击将在四点准时进行。
沉思了一会,白佑彬点了点头。“转向吧,另外调整航,在三点三十分到达炮击海域。”
此时,刚好十一点四十分。
要将浪费的十分钟抢回来,并不是一件麻烦事,只需要将航提高一点就行了。
完成转向之后,于右任将“东海”号的度设定为十六节,其他战舰则跟随在旗舰后面,将度提高到了十六节。
十二点刚过,一部电台响了起来。
当时,白佑彬还高兴了一下,可是当他看到那是一部用于与战区司令部通信的长波电台之后,脸色又阴沉了下来。
五分钟后,毕长胜快步走了过来,将电文递给了白佑彬。
确实是战区司令部来的电报,为第31舰队提供弹药的快战斗支援舰编队已经进入了俾斯麦海,预计在十七日上午就能到达维图群岛东部海域,并且随时能够为第31舰队提供支援。
舰队后勤支援与保障的事情不需要白佑彬操心。
当时,所有快战斗支援舰与综合补给舰都由海军总参谋部下辖的海军后勤处(原后勤装备处的一部分)进行统筹管理,并且按照战役安排,以及舰队活动,为各战区与各舰队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舰船。随后,各战区司令部将负责舰队后勤支援的具体工作,比如什么时候安排补给舰船,补给什么样的物资,确定补给海域,安排护航战舰等。
前线舰队指挥官只需要指挥作战行动,并且根据作战行动提出不同的后勤保障要求,不必为后勤支援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
这套管理体制是比较出色的,直到大战结束,帝国海军的后勤支援与保障体系都没有做太大的变动,并且有效的支援了包括舰队在内的,各作战部队的作战行动,为帝国与帝国海军铺好了通往胜利的坚实道路。
战后,美国海军将领在评价帝国海军的作战体系时,就将后勤保障体系列为了三大优势体系之一,并且认为帝国海军的出色表现,以及远过美国海军的战舰出勤率,主要就是帝国海军拥有当时最强大,也是最有效率的后勤保障体系。
不说别的,美国参战时,帝国海军有过二十艘的快战斗支援舰,其年在航率过了二百四十天。同期,美国海军只有四艘快战斗支援舰,其年在航率不到一百八十天。这两者对双方舰队的作战效率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问题是,当时第31舰队不需要补充弹药。
需要的是第32特混舰队的战斗报告。
凌晨一点三十分,白佑彬已经显得很不耐烦了,在司令舰桥内来回转了不下一百圈,而且还在不断的走动着。
当电台再次出“滴答”声的时候,白佑彬才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