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徐梓琳发火,几乎将团部的干部们全部臭骂了一顿,就在她一不留神的时候,作为全团最高指挥官,韩烽居然跟着突击队一起,孤军深入,摸进洪洞县城去了。
这哪儿是团长应该干的事情,完全就是玩忽职守,徐梓琳为此大发脾气,却又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真向总部打小报告吧!
“团长他们走了多久了?”
张洞苦笑道:“政委,团长他们六点多就出发了,这会儿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
徐梓琳点了点头,望了望已经落入黑幕的天色,余怒未消道:“这个老韩,等他回来了再好好说他。”
洪洞县城一角,几道黑影在街头巷尾不断穿行。
洪洞县的经济发展只能算作一般,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整座县城望去,自然不可能灯火通明,偶尔有几家睡得晚的人家,屋子里闪烁着蜡烛或者煤油灯微弱的光亮,也很快就熄灭,煤油和蜡烛也都是稀缺玩意儿,谁也舍不得多用,在这个时代,人类的活动多半还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
整座县城的建筑,基本上是沿用清末留下的遗址,四周用高达数米乃至十数米的宽厚城墙围着,周长不知到底有多长,总之是将县城的范围团团围住,除非是从东南西北四门之一进入,否则就只有插上翅膀才能飞进去。
这些城墙多半由砖石、糯米砂浆、黄土等材料建成,十分结实,就是日军的炮弹连续轰炸上半个时辰,也未必能够炸毁。
清人还是很讲究风水学的,就连城门朝开的位置都颇有讲究,多半是东西南北四个朝向,当然也有一些更多的,在开上几个偏向的小城门,以作便利之用。
这段时间以来,日军为了保证县城里的治安,通常在很早的时候就会把城门紧闭,不给抗日武装任何可乘之机,韩烽一行化妆成百姓,并混迹在一群百姓之间,经过几番盘和被搜索之后才进入县城,没过多久,城门就紧紧的关闭上了。
韩烽之前打量过自己一行进入的洪洞县南城门的结构,除却稳固如山的城墙之外,在城门的位置还有三重城楼,若是在古代,这三重楼可能是闸楼、箭楼、正楼,城墙内外布局构造也会颇有讲究,护城河、闸楼、吊桥、角楼、垛口之类的军事攻防一体设施应有尽有。
只是到了这个时代的抗日战争,随着热武器的大量使用,这些原本在旧时的军用设施大打折扣,便慢慢的被弃之不用,进而逐渐遗忘。
韩烽一行进城的时候就注意到,在城门的三重楼里,一二三楼全部架设有轻机枪,外加上一队日军与一队伪军看守,再加上充沛的弹药,以居高临下的火力优势,这城门楼处的防御可谓严密,再加上这墙顶宽有数米,城楼两侧的城顶完全可以容纳成千上百的兵力,在这种火力打击之下,难怪以抗日武装可怜的稀缺装备,这么多年也没怎么听说过有攻下日军县城的事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