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江感叹道:哦,原来如此。仁兄笔锋刚柔相济,笔尖洒脱,实为难得。
张謇笑道:哪里哪里。
他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一路谈笑风生。
在道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上他们做下来息息。
张謇道:贤弟可知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对东岳情有独钟之事?
刘安江笑道:略知一二,还请仁兄指点。
张謇道:司马迁对东岳情有独钟乃是众所周知。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之大事。司马谈侍从至洛阳,因病不能前行,临终执迁手而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又道:"吾先祖乃是周朝为官,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东岳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
刘安江也感叹道:是啊,先人那种至死不渝之精神,实为可敬可歌。
经过不断攀登,傍晚时分,他们终于到了岱顶。
岱顶是“天庭仙界”,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就是在岱顶筑坛祭天,以期实现天人沟通,祈求国泰民安,前程似锦。
他们不顾沿途劳累,气喘吁吁又来到碧霞祠。
进祠以后,他们分别点了三柱清香,进行了敬香祭拜。
他们又站在岱顶,极目远眺。
这时,西落的太阳从背后射来,他们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身动影移,人舞影随,十分壮观。
张謇感叹道: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6-8月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乃早春二月,山麓阴处,仍是白雪皑皑,见到“佛光”,实为罕见。
刘安江也感叹道:早春二月能见到“佛光”,乃是上天对我们俩的恩赐。这次与仁兄同往京城求取功名,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必胜无误啊。
俩人哈哈大笑。
张謇也感叹道:十年寒窗就看一朝。记得鄙人十六岁那年,参加过一次科考,可惜排名一百开外,还被小伙伴们讽刺说:“假如有一千个人考试,录取其中的九百九十九个,那么不录的那个人也一定是你。”受到刺激吾乃索性把“九百九十九”当成了座右铭,刻在了书桌、窗格和床板等各个角落。睡觉的时候,用两根竹棍夹住辫子,只要头动或者身子翻转,立刻就会醒。醒来看到“九百九十九”五个醒目大字,管他天亮还是天黑,立马就爬起来读书。而到了夏天,气候湿热蚊虫多,书桌底下的双脚被咬的到处是包。乃我想了“妙计”,准备了两只大坛子,把腿伸进坛子以避蚊虫。
刘安江道:仁兄之精神,耐人可贵,日后必定成为求取功名之楷模。
......
回到山脚下,已是掌灯时分。
刘安江提议道:我们俩人就在路边找家小饭馆,小酌一下,随便吃点再回“驿站”,也不迟。
张謇笑道:乃也使得。
于是,他们要了一碟猪头肉、一碟花生米,几个馍馍,一瓶泰山特曲。
刘安江先给张謇倒满一杯,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站起来道:承蒙仁兄指点,今日让小弟受益匪浅。来,我敬仁兄一杯。
俩人同时举杯,一口而干。
刘安江笑道:这地方,就这样,没什么菜,哪像我们家乡,物产丰富,想吃什么有什么。
张謇也笑道: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就是地域差异。泰安府属鲁中地区,应该还算不错的地方,如果到了沂蒙山地区,那里条件更差。
他们边吃边聊,不觉已是月亮高挂,加上一天登山的劳累,他们即回驿站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