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镛他们几个紧张了几天,这会子有红鼻子阿三护镖,便都踏实去船舱里睡觉了,他们呼呼睡到天亮醒来,发现船已经靠岸停泊。
刘镛对寿松惊讶道:怎么搞的,船靠岸了我们快瞧瞧去!
他们仨走出船舱一瞧,可了不得了,靠岸的只有他们乘坐的这艘船,后面的船都不见,且红鼻子阿三的镖队和运粮的船夫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寿松和刘镛面面相觑,都道:我们上当了。
寿松问道:这可怎么办好?
刘铤道:我们人没事,已是万幸。
刘镛懊悔得直拍脑袋,道:都怪我看走了眼,我们就这么回去,也太窝囊了。顾六公公若知道我们丢了粮,他老人家怎么受得了。
寿松想到父亲,难过道:贯经兄说得也是,这是我阿爹最后的心愿,我们不能就这么回去,再想想法子吧。
三人商量来商量去,刘镛提出再回三山岛寻找红鼻子阿三的线索,寿松和邢墭觉得太过冒险,坚决不允。
刘镛望望湖面,只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便建议道:我们还是打探一下这儿究竟是什么地方。
大清早,江上船只不多,好不容易驶来一艘小渔船,他们赶紧挥手拦截,渔船不知三人底细,不敢靠近,寿松喊道:“老伯,这里是哪儿呀?”
老伯见是问路的,便稍靠近一些,大声回道:“往东十里便是烈山!”
刘铤对江苏熟悉,他说:这儿已是苏皖交界处,也不晓得红鼻子阿三把粮船藏到哪儿去了。
刘镛皱眉道:看来红鼻子阿三是个老手,一定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他们劫了货物,必须有销赃的地方,昨晚我们入睡时船儿尚在三山,这里湖面上无非就这么几个镇,我们雇条小船沿线打听,定能查到他们的踪迹。
寿松担忧道:即使查到踪迹,我们几个又能如何?
刘镛胸有成竹道:这里已是江苏地界,我们兵分两路,刘铤赶回去,谁都不要说,直接去找我的亲家,让他向马大人求援,我和寿松沿湖打探,若哪里发现可疑,便在渡口绑上一块红布,给邢墭报信。
刘铤答应后,便先行上岸而去。刘镛和寿松、王宝和雇船沿着各岛行走,每逢码头便上岸查看,三天后,他们在西山渡口发现大量大米散落。
刘镛和寿松立马上镇上打探,西山镇不大,一共只有一万多人口,兴记粮店在镇西,刘镛和寿松在兴记粮店门口面摊上叫了两碗面条,他们慢吞吞地吃着面条,两双眼睛四处张望。
面摊老板见刘镛他们不像本地人,问道:客官从哪来来?
刘镛道:我们从湖南过来来,听说你们这里粮价便宜,想贩点大米回去。
面摊老板笑道:您耳朵可真灵,前天刚有好多车大米运来咱们和州,粮价一下子就跌了好多,消息传出去,估计明后天各地贩粮的都要涌来了。
刘镛和寿松心里一个咯噔,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心里有数了。
寿松问道:您知道这回是哪里来的大米吗?
面摊老板道:听说是红鼻子阿三他们从湖北贩来的大米,湖北的大米好,煮起饭来涨得开,省粮。
刘镛朝寿松会意一笑,他们吃罢面条就走。
刘镛道:我们还是赶紧回原渡口等候刘铤。
刘铤和刘镛他们分开后,快马加鞭赶到南浔,家们也没有回,叫了邱仙槎去了总督府寻找堂舅父马大人求助。马大人立即让江宁布政使联络安庐滁和道道台洪大人协助,洪大人派兵随着刘铤一起沿湖搜寻,终于在原码头找到了刘镛和寿松。
安庐滁和道的官兵们根据线索,在东山一家青楼里将正在和红莲姑娘嬉闹的红鼻子阿三等人抓获,并在三山岛湾里找到了谷老板被扣押的船只,又在几件破房子里找到了被绑在那里的谷老板他们。后来才知道,刚要出太湖,突然,从芦苇荡里一下子就窜出来十几条船只,几十个人都拿着枪,其实,都是红鼻子阿三安排的。
然后,将已经被他们发卖到各地的十万担大米发还给寿松,并护送他们过了太湖。
十万担大米到达南浔,方圆百里无人再敢囤积大米,抑制的不止是南浔的米价,刘镛还表示,这十万担大米,作为赈灾捐给湖州府,以解决整个湖州的百姓的缺粮问题,使湖州的百姓度过了百年未遇的灾难。
寿松将这好消息禀告父亲,顾福昌连连道:好!好!我家承担一半。顾福昌突然精神大振,居然能起床了。他让儿孙们扶着他去街上看看,朱氏给顾福昌披上大皮袄,两个孙子扶着他走出顾府大门,顾福昌在门口站了一会,他望着北边的丝行埭,叹道:南浔人,好有好报啊,若有来生,我顾福昌还要生在南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