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绕着丹东展开的角摇越激烈,战局就越明们
拼到十一月三十日,美韩联军总指挥帕特里奇也看出点端倪。
虽然韩军已经攻入市区,正在按照计划向港口推进,但是帕特里奇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打到这个时候,中队的主力集团军还没有登场呢。
在前面拼的,全是二线部队与当地民兵。
一群乌合之众都能坚持这么久,中队的战斗力确实不容觑。
帕特里奇不得不承认,他把进攻中国本土的作战行动想得太简单了。
不可否认,在台湾与朝鲜,中队的表现确实乏善可陈,即便打了几次较为漂亮的战役,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可是打到中国本土,情况就出现了很大改变。中国民众没像情报机构所说的那样,夹道欢迎千里迢迢赶来的美军。
即便大部分民众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非常漠然,仍然有不少民众自的进行抵抗。
帕特里奇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摊子铺得太开了。
按照帕特里奇最初的设想,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以东西两路为主,只要有一路取得突破就能打开局面。
显然,这违背了进攻的基本原则,即集中使用兵力。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一部署还没有多少问题。
不管怎么说,美军的突击能力摆在那里,半点折扣都没有,每路大军后面还有数十万韩军,取得突破后就能迅展开,以野火燎原之势扫荡鸭绿江北岸。
问题是,从一开始,这场战役就不太顺利。
二十八日凌晨的空战,让帕特里奇出了一身冷汗。
中国空军的绝地大反击几乎在一夜之间撕碎了帕特里奇的美梦,让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等到美韩联军调整过来的时候,战斗损失已经过了红色警戒线。如果不是帕特里奇痛陈厉害,加上他在五角大楼的关系,恐怕美国空军最先撤镖,让美韩联军的地面部队在陌生的中国大地上孤军奋战。
即便顶住了,也不长久。巨大的损失,让美国空军不得不有所收敛,并且调整作战战术,使得空中支援的力度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在中队防空系统的威胁下,美韩空军不得不大量使用远程弹药。
最多到十二月一日凌晨,储存在远东地区的远程弹药就将告蔡。
补充的弹药,最快要到十二月五日才能到达,而且将运往台湾。运往韩国的则要到十二月十日才能到达。
也就是说,到十二月一日,美韩联军的进攻强度就得降下来。
针对这一情况,帕特里奇不得不在开战的第二天就回头做前面的工作,加大防空压制力度,重点打击中队的防空力量。
可惜的是,这一招的效果非常有限。
不是说防空压制没有用,攻击大多获得成功,只是中队的防空系统并没受到致命打击,仍然在正常运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