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日夜间开始,锦州成为主要战场。
按照罗耀武的命令,除了迂回到锦州南面与东面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以及协同作战的两个新编集团军之外,其他部队全部参与进攻锦州的作战行动,从北面与西面、沿四条路线发起突击。
这一部署体现出,罗耀武仍然在想方设法的达到最大目的。
也就是说,在占领锦州之后,仍然有力量发起下一轮进攻,增强攻占锦州的意义,最终迫使美军撤回阜新与通辽。
问题是,三天时间太仓促了。
在此之前,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在七里河的战斗中有所损耗,而且该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近三百公里,就算罗耀武投入了相当于半个民兵大队的后勤保障力量,在美日联军的空中压制下,仍然很难及时将作战物资送到前线部队手中。
这个时候,美日联军不是没有空中优势,而是没有以往那么明显。
虽然美军抽调了大量侦察机、先进战斗机与轰炸机去对付中队的导弹部队,但是在前线战场上,仍然有大批作战飞机。突出部战役打响后,帕特里奇向朝鲜半岛增派了大批支援飞机,特别是大型加油机,让众多部署在二线机场上的战斗机能够投入战斗。为了增强空中力量,帕特里奇甚至让部分舰载战斗机转驻韩国的空军基地,在加油机的支持下,执行大纵深遮断轰炸任务。
因为战场上有数十万日军,锦州又是日军最集中的地区,所以日本空军也全力出动。
打到十月七日的时候,美日联军的空中优势已经得到充分发挥,给中队的作战行动造成了巨大影响。
因为部署在前沿机场上的战场支援飞机相对较少,加上中队攻入锦州后,战场局势较为复杂,所以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主要轰炸战线后方的目标,对前线作战部队构成的直接威胁还不是很突出。
最受影响的,就是那些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的后勤保障部队。
受此影响,第三十九集团军的突击能力大打折扣,即便攻入了锦州城区,也很难发挥出重装部队的突击能力,只能与日军逐街逐巷的争夺。
因为负责迂回包抄,所以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情况也不乐观。
虽然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不到两百公里,但是近半在前沿地带,而且受到了部署在锦州东面的美军远程炮兵威胁。受此影响,第六十五集团军完成了迂回任务后,很难协助其他部队攻打锦州。
充当攻城主力的,正是最后投入战斗的第二十六集团军。
该集团军的后勤保障线不到一百公里,而且依靠蛛网般的县乡公路,后勤保障部队能够最大程度的分散行动。更重要的是,第二十六集团军投入战斗之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对后勤保障的需求也最低。
由此可见,罗耀武在这个时候投入第二十六集团军,也实属无奈之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