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顶替第十六集团军的,只有第二十七集团军。
幸运的是,第十六集团军确实是一支极为擅长打防御战的部队,而且从前线返回的基层指挥官非常清楚该如何部署防御阵地。
正是如此,在与第二十七集团军换防之前,第十六集团军有数个月的时间将承德变成一座军事要塞。
如果没有第十六集团军在承德构筑的防御阵地,第二十七集团军肯定守不住承德。
问题是,再为坚固的防御阵地,也不能保证永远挡住敌人。
受此影响,罗耀武不得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把敌人放进来,拉长战线,再利用步兵擅长打山地战的特点,在敌人的战线后方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瓦解敌人攻打承德的进攻行动。
为此,罗耀武对剩下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做了调整。
这次,担当主力的是第六十五集团军。
因为装甲部队在山区内的活动受到限制,所以罗耀武让第六十五集团军把剩下的全部主战装备都移交给了第三十九集团军,并且用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替换下了第六十五集团军的装甲师,使第六十五集团军成为了一支纯步兵部队。
问题是,即便在山区里面,步兵的突击能力都非常有限。
增强步兵突击能力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兵力。为此,罗耀武将两个新编集团军编入了第六十五集团军,并且采用一加二的方式,为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所有基层部队都增加了一倍多的兵力。
这样一来,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实际战斗编制将近十万人!
因为正规军缺乏分散作战的经验,而且也不太熟悉纯步兵的战斗方式,所以罗耀武还将召回来的游击队编入了第六十五集团军,为每一个步兵连都配备了一支游击小分队,并且安排了以当地人为主的向导。
加上另外投入的三个新编集团军,五个游击区的游击队,一个民兵纵队,当时部署在山区里的兵力将近三十万。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规模庞大的作战力量。
只不过,罗耀武并不打算集中使用这支兵力。
原因很简单,中队没有制空权,也没有火力优势,甚至没有基本的装甲保护,步兵集中活动,只能成为美日联军空中力量与远程炮兵的靶子。虽然罗耀武并不怀疑官兵们英勇奋战的斗志,但是伤亡过大,必然使得反击行动失去意义。
为此,罗耀武决定打一次“百团大战”。
包括第六十五集团军在内,所有参与了反击行动的作战部队都以营团为单位,每一支突击力量的兵力均不超过两千人,分散成上百支突击部队,分布在美日联军整条后勤补给线附近,并且同时发起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