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错。”于是孔夫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学礼,无以立”;“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宪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如此无下有礼而国治其国,家治其家,方为礼仪之邦。《诗》上就说,老鼠内部都有体制,人哪能没有礼教呢?人如果没有礼教,不如早点死了算了,活着还有啥意义呢?于是上制皇权之礼,以下拜上,跪地而饶之。下制家公之礼,夫妻“尊卑有序,上下有体”。各个领域皆制礼度,礼教天下,礼仪兴邦。这就是儒家的礼。
智,从知,从俗,从常规,久视的规律就是智。孟夫子把“仁义礼智”设定为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就是是非曲直,人生常规,人们行为表现的经常行为规则。智就是人们把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归纳起来,形成智能决策,用以评判人们生活中发生的是非曲直。这是智的最高境界。
信,从言,言必行,信必果。“信”出自汉代董仲舒依据儒学原理发明的五常,信不是孔夫子与孟夫子的原生理论,出自儒学信徒们的发明创造,不过“信”是对“仁”的总结。人通过阴阳合同达到“仁”的最高境界,就是信必果。信必须履行诺言,以达到身心合一的最高境界,致死不渝。这种境界有阴阳交.合,穿越时空之意。
从仁必信,这就是华夏民族的道德标准,价值标准。
这就是儒家的“理”。儒学理论体系形成之后,经历秦代的“焚书坑儒”,至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天下的思想归一了,此后的几千年再也没有不一为二的思想出现了,即使有也得打着儒家的旗号,从化于儒家思想。
易出百家,道家自然更是产生于易。
道家的理学思想是“道法自然”。易为宇宙,宇宙之始为一,为“易”。宇宙分裂成天地,天地之间生两仪,两仪存阴阳,阴阳互生斥,生斥生通道,通道成轨道,轨道成规律,规律生规则,法度蕴含其中。
道家认为,一切事变来源于阴阳互生互斥,形成一种机制,机制之中有规律,经天纬地,通道而生。道家的道法自然的理论来源于道家对“道”的理解。在道家看来,道是宇宙起源的根本道理。“道”是宇宙起源的终端口,宇宙起源于“道”,天地起源于“道”,阴阳,日月,君臣,雌雄,男女皆产生于“道”。道就是自然生成的一种规律,归纳起来,道就是通往宇宙空间的自然通道。地上万物来自天际的生命通道,故道家认为天地间万物长生不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始而复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