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440章 大明好官

满朝文武对于工部的其他人或许看不上,但是说起姚继可,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的。

就从沈鲤对姚继可的评价大概能反映出这人的形象:“真诚舒朗,风骨棱棱,貌朴词侃”——老实巴交、兢兢业业的一位大明劳模。

不只是在京城,就连江南许多文人也受到这舆论的影响,当他们听说姚继可因为这篇报导可能要下台之后,马上就调转方向,原本一片倒的攻击工部的声音转向抨击王文龙,以为他哗众取宠,坑害贤良。

几天后的邸报就此事的讨论说得很清楚:“攻击《农业、地理与钢铁》并非针对此书,而是作者王建阳指责工部,致使尚书姚光父受訾,诸君为之不忿,故有此事也。”

《盔甲厂爆炸之讨论》攻击工部没事,但一路追查最后却影响到了姚继可,朝中许多人反应过来都为姚继可抱不平。

公布储藏火药的方法还是洪武年间制定的,所谓“藏火药于地穴,地深三十尺,实火药于中,上盖石板,再加横木,复覆以土。”

京中官员很快也掀起讨论,大部分官员都支持东林党,但也有一小撮人支持王文龙,认为王文龙的《农业、地理与钢铁》确实有价值,不能因噎废食。

但即使是支持王文龙的人,也基本上认为王文龙写《盔甲厂爆炸之讨论》是有错的。

那坑里面火药都填满了,就是个大号的炸弹,只要有点火星自然引起爆炸。

李廷基虽然没有完全站在王文龙的角度,但这样的文章也触了东林党的逆鳞,马上就有东林党人发文反驳,坚决不承认他们是因为《盔甲厂爆炸之讨论》才抵制《农业、地理与钢铁》进入经筵,而是王文龙这书写的有毛病。

这年代的人根本不认为制度性的防御爆炸有什么用处,反而觉得王文龙没事找事,一次爆炸造成几万两银子的损失也换不回姚继可这么一个工部尚书来啊。

而支持王文龙的李廷机也并不是出于党争的考虑,他专门写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今年之红山考古以及甲骨文研究会成立受到文人们广泛称赞,而这两项研究要想看明其意义,必须对照《农业、地理与钢铁》方能分析明白。王建阳此书开创了一全新的史地学派,对于此后学者有重大意义,定然是承前启后之一大著作也。这样一部作品,却因为作者些许文字而遭埋没,此真为治学之方式乎?即使王建阳真有错误,难道不闻‘不以人废言’之语?”

而且工部储藏火药的十六个大坑,为了统一做防潮处理方便,居然还是连接着修在一起的,一个坑起火之后大概率还能引起殉爆,这设计都绝了。

大明的火药生产是从嘉靖朝开始才大量增加的,而因为工部官员的因循旧历,嘉靖朝以后的火药生产技术虽然不断提高,但火药储存方式居然还是用的二百年间沿用的方法。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