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载的时候,打头的第一头骡子驮着火炮的炮身,而第二头骡子,则驮着炮架和车轮,最后一头,也就是第三头骡子,则拖着两个弹药箱。
每两头骡子之间,前后的间隔大约在两米左右,而每头骡子最多可以驮载斤重物。
这些历史当中已经被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被陈信很好的融合到了现在的华夏军炮兵部队当中。
实际上,炮兵是个非常讲究的兵种,不但是发射火炮的技术,就连牲口的驾驭,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炮兵用的牲口主要是马、骡和牛。
在当时,虽然骡子的载重量比马要大上一些,同时也要比马好养一些,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野战炮兵是不会用骡子来拉火炮和弹药车的。
因为在炮火的轰击下,虽然马和骡子都会惊慌,但是马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只是撩撩蹄子而已,可骡子,则会尖叫并不断的打滚,根本就无法控制。
而10斤山地榴弹炮使用骡子驮运的原因,是因为在丘陵、山区之类的地形当中,骡子的通过能力远远比马要强,而且在复杂地形的战场上,山地榴弹炮可以用人力把火炮推上火线,然后把骡子留在后方安全地带。
但如果炮兵的运气不好的话,就算是把骡子给藏起来了,也没什么用处。
就像是在历史上的1862年6月,共和港战役当中似的。
当时南军的一个山地榴弹炮连,正隐蔽在溪谷里面,当时,他们所处的位置非常安全,北军的炮火根本打不到他们所藏身的地方。
可是,骡子们却不这么认为,仅仅只是炮弹从骡子们的脑袋上呼啸而过的尖锐声音,就让骡子吓疯了,这些隶属于炮兵连的骡子,不断的在藏身的溪谷里面踢啊、跳啊、打滚啊。
在那种情况下,炮兵连全体出动努力的想要控制局面,最后,直到军官给每头骡子分配了3、4个人,才把局面给制住。
华夏军给山地榴弹炮所配发的弹药箱,是一个长条白杨木箱,这种弹药箱长,深24cm。
通常在一个这样的弹药箱里面,装着八枚炮弹,其中有2枚榴弹、6枚榴霰弹和1枚霰弹。箱子的空重18斤,满载的时候则是重100斤。
华夏虽然早就已经种下了橡胶树,可是,现在还没有成规模,无法供应太多的橡胶,于是,在安南等地10斤山地榴弹炮炮架和车轮都是里栎木,而轮轴则用的是岑木。
这种弹药箱是为了驮载而专门制造的,普通10斤野炮,也就是快蟹上的主力火炮,所使用的弹药箱要比10斤山地榴要笨重得多,其木板厚达3cm,可以装上好几十发炮弹,并且重达450斤,只能装在拖车上被挽马拖运。
华夏军现在装备的10斤山地榴弹炮,一般配有6名炮手,和其它大型野战炮通常配备的8,9名炮手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些炮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任务,但每个人都要接受不同位置的训练,在关键时刻,以接替其他炮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