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雷管和引信都是重要的危险军需品的缘故,都是被仔细保管的,其中,引信都是和炮弹一起放在野战炮的通用弹药箱里面的。
这是一种比较结实、沉重的大木头箱子,在弹药箱的盖子内侧,还贴着其所配属火炮的射表。
不同口径的火炮所使用的,都是这种统一规格的箱子,只是其内部的划分不同而已。
炮弹虽然和引信放在一个箱子里面,可中间却是被隔离开,无法互相碰触到的,这也是为了方便射击时候组装。
至于雷管,则是另外一种保存方法了。
去年的时候,国内终于研制出了“马口铁”,点亮了马口铁这一科技之后,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除了开始正式制造能够被长距离颠簸运输的马口铁罐头之外,其最大的一项用途,就是用来保存雷管了。
存放雷管的马口铁盒子,里面放着大量的锯木头时候掉落下来的木屑,和100个摩擦式的雷管。
平时,雷管都是装在这种盒子里面的,要等到使用的时候,炮手才会取出一部分来随身携带。
一门炮,除了以上所说的那些个配件之外,最为主要的还是火炮的清理工具。
在清理炮膛的时候,一般要用到两根棍子,其中一根棍子,一头是蘸水的纱布,像是拖把似的玩意,其直径大概是炮膛的一半,专门被用来熄灭刚发射过的炮膛内的残留的火星。
在这根棍子的另一头,还同样装着一副螺旋钩,在使用的时候一般是插入、旋转的程序,这是负责把附着在炮膛壁上的残留火药飞刮出来的。
另外一根棍子,一头是干纱布,其直径和炮膛是一样的,负责把被蘸水纱布清理过的炮膛给擦干。
在这根棍子的另外一头,是通条,要在作战的时候,负责把炮弹或着火药,给捅进炮膛的底部并使劲儿的压实。
光是介绍火炮,就用了这么多的篇幅,可见开炮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一般,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开炮要走一下这么一个负责的流程。
第一步, 炮长报出炮弹的型号和射程;
6号炮手和7号炮手会根据这个射程,查看弹药箱上的射击表,喊出需要的火炮仰角和炮弹飞行时间,然后根据飞行时间裁剪时间引信。
第二步, 炮长下令“装填”;
1号炮手手持通条站到炮口的前面;
6号炮手和7号炮手把装好引信的炮弹交给5号炮手;
5号炮手再把炮弹交给2号炮手;
2号炮手把炮弹塞进炮口里面;
1号炮手用通条把炮弹捅到炮膛的底部压实;
然后炮长在3号炮手的协助下调整火炮的仰角和方向。
第三步,装填和瞄准工作都完成了以后,炮长下令“完毕”;
3号炮手把一根细刺从火门插进炮膛里面,在装着发射药的袋子上刺出一个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