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麓川城岌岌可危,但是太子依然决定在金沙江畔,也就是后世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停留了小一个月。
而这一个月也不是白停留了。
太子在各项事务都准备停当了,连阿拉干都传来好消息之后。
这才在数个国家军队之前,誓师出征,号称三十万大军北伐。
进入缅甸境内之后,一连数日,都没有交战,可以说是望风而降,总共有两万多阿瓦军倒戈成为明军。
随即,迎来来在缅甸境内的第一场硬仗。
在阿瓦城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在阿瓦往南的要道之上,阿瓦王派了自己的宗室大臣镇守。
这些人都是阿瓦王嫡系班底,对阿瓦王朝在忠心不过了。
想要劝降,却是休想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已经是阿瓦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了。与其他外围的地方,是截然不同的反应。
太子并没有轻易动用明军,而是令各国将领带领本部人马攻城,明军仅仅提供炮火支援而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子对这些国家有着深深的不信任感,担心明军损失太多,引起这些人的反噬。
甚至支援的火炮也不多。
这是因为太子能够动用的炮火也不是太多的。
原因无他,重炮转运太过艰难了。
虽然有金沙江作为水运,但是从金沙江下船,将火炮运输到前线,短短数十里地,就让人精疲力尽了。
这还是有大量大象作为驮运工具的情况下。
这一来是因为缅甸的气候湿润,道路泥泞不堪,一两千斤的大炮,运输起来非常麻烦,车轮深陷下去。几乎一路走一路修路。
二来,这就是缅甸的基础设施的原因。
中原朝廷,几乎每一个朝廷都会修官道的,别的地方情况如何,大不清楚,但是官道还是能够承载这么重的大炮。
这样的情况之下,纵然太子能够动用数千门大炮,但是真正能派上战场的也只有五十门上下。
这就是陆战与海战的不同之处。
太子坐大象背上的阁楼之中,看着炮火覆盖的小城,已经在炮轰之后,冲上去的白古王朝的士卒,看上去在火炮的支援之下。看上还挺英勇的。
太子领兵打仗多年,却没有插手过具体战事,问汪直道:“你觉得,这一战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汪直说道:“如果让臣领兵,今日就能攻下,如果再用这些蛮兵,大概还有两三日。”
太子沉吟片刻说道:“两三日,你觉得阿瓦王知道这里的情况吗?”
汪直说道:“定然是知道了。”
太子说道:“你是阿瓦王该怎么做?”
汪直沉吟片刻之后,说道:“进退两难,已经是死局了。”
太子说道:“我只盼这个阿瓦王识趣一些。不要让孤在北京面前失了颜面。”
太子从来忘记他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救援麓川。
一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太子就立即知道,仅仅四个月的时间,从仰光打到麓川,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救麓川,最好的办法,不是他打过去。而是让阿瓦王自己回来。
太子甚至担心,他如果挺进太快,直接取了阿瓦城,阿瓦王反而垂死挣扎,反而硬要攻破麓川不可。
所以,太子一直大做声势,进军却不快,就是给阿瓦王调动的时间。
当然了,太子也没有刻意压慢进军速度,只是让太子做到陈锐那般不要命的冒进,却是万万不能的。
在太子看来,仗打到这个地步,阿瓦王怎么都要从麓川撤退了。
否则阿瓦城的老巢丢失了。军心士气如何维护?
却又担心阿瓦王不按理出牌。
脸上丝毫不露,并不代表心中没有一丝担心。
就在两人谈话的时候,却听一声欢呼之声,却是白古大军冲上了城头。有人先登了。
随即无数军队顺着这个缺口,冲上了城头。虽然还没有结束战斗,但是谁都看出来,这一战大局已定。
汪直有几分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说道:“陛下,是臣高看了缅甸军,臣看来,缅甸精锐都不在这里。”
太子说道:“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随即声音微微低沉下来,说道:“多派人给阿瓦王军中传消息。”
“是。”身后一个人出列答应一声,随即退了回去。
这个人就是太子身边的情报人员,通常不与外人接触,很是神秘。
太子说道:“走吧,我们准备出发的,下一站,就是阿瓦城下。”太子心中暗道:“我不就不相信,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还能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