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

吴与弼比陈献章想的更深一层就是,理学不管是官方还是在民间,都是占据优势的。

如果陛下真信奉理学的话,其实并没有召开这一次会议的必要。那么陛下的目标就很明显了。

很可能是理学了。

每一次这么样的会议,儒家内部流派就有一种交替之态。

吴与弼作为天下皆知的大儒,这个时候,他怎么能逃避的。所以,在陈献章看来是一场天子论经的盛事。但是在吴与弼看来,却是一个不容他逃避的战场。

他又怎么能高兴起来。

吴与弼这里忧心忡忡,却有下定决心,定然要在君前力挽狂澜。、

而此刻丘睿也快的到了京师。

丘睿是在河北一处驿站之中,才知道这一件事情的。

朱祁镇一辈子安排过两个人,一个是刘定之,刘定之每一任官职,朱祁镇都参与其中,而丘濬也是如此。

特别是丘濬当初的策论太过惊艳了,让朱祁镇不能忘怀,早就将丘濬当做自己的文胆了。

所以,更要让丘濬历练地方,为整个大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丘濬之前在兰州,从兰县知县,变成兰州知州,又变成了兰州知府。随即调入福建担任夷州知府,后又为福建巡抚。

可以说西北,东南都有历练。

朱祁镇对丘濬的安排也不是随随便便来的,让他在西北看看大明最穷的地方,大抵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再让他去看看,新开拓的台湾情况如何。而福建又是开海之后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

福建民间本来就是海贸的传统。

在开海之后,刚刚开始的时候,不如广东与宁波。

但是很快福建就超过了。

原因很简单。

广东海贸强大,是因为地理位置,又有先发优势。大明第一个开海的就是广东,而宁波松江海贸强大,是因为产品生产优势。

无他,江南丝绸,布匹,景德镇的瓷器,等等东西,都是要从这里出海的。

而福建胜过他们的地方,却是在人员上。

对于海贸,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感冒。大部分中国商人更想当一个供货商,而不是亲自下海。

但是福建那边就不一样了。

福建人多地少的局面,几乎是全国最严重的。否则也不会弄出邓茂七之事。虽然之后,朱祁镇开辟夷州,分流福建的人口,但是效果是有的,但是却并不是太好。

一方面是,夷州毕竟是生地,将土地开拓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今弄容纳几万人已经差不多了。

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福建有很多人下海作为海商。毕竟朱祁镇当初的规定,是只允许大明人的船主出海。

这个政策让不少外国人只能借的大明人的名头来贸易。

福建人冒险精神,很快在海上打出一片天地,北至海西,南至旧港,海上漂泊的民船,最少有超过五成是福建人。

如此一来,福建本地自然受到福建人的反补。

很多东西,福建有的话,这些人都愿意回福建买,原因很简单,顺带回家了。

于是福建的茶叶产业,渐渐的成了体系,成为福建的拳头产品。甚至在这一项上有胜过江浙的趋势。

朱祁镇希望能让丘濬能看看,因为商业带给福建一省强大活力。

毕竟朱祁镇变法体系之中,对商业的扶持是一个绕不过的点,如果丘濬能事先有所了解,将来,君臣沟通之时,也少了很多分歧。

丘濬在驿站看到了正统三十一年第一期明报,心中也是明亮之极。

知道,天下大潮将起于今日。

他摸着身边一个木箱子。这个木箱子并没有漆,但是而今却光滑无比,不是因为别的,是他无数次抚摸这里,早就打磨出包浆了。

这里面不是别的,乃是他在外多少年,一点点积攒的稿子,对大明种种问题反应,已经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每一个字,都是他的心血,也是他对整个大明的解决方案。

这一次入京,他就有所想法。而今更是明白皇帝的用意,如果他能说服皇帝的话,那么这个木箱子里面的东西,很可能就是大明将来的国策。

他一想到这里,内心之中,就有无比滚烫的热血在反复翻涌,刺灼伤他的心扉,让他睡不着觉。

他索性起身,将箱子打开,迎面而出的是满满一箱子文稿。他从最上面的内容开始,一一校阅,并准备在入京之前,再将这些稿子校阅一番。

而在稿子最上面,却有一张白纸,上面只有五个大字,就是他这些稿子的名字《大学衍义补》。

《大学衍义》乃是宋代真德秀所写的一本书,是教授皇帝治国的书籍。而邱濬觉得这一本书太过简单了。

所以这一本书,叫做《大学衍义补》。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