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167入军校皇子初长成 论预言君臣议时世

却说陈邦彦与黄宗羲一出内阁衙门便朝北径直向着承天门走了去。中华朝的皇宫几乎完全继承了明朝在南京宫殿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的。在皇城与宫城之间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端门与弘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从皇城南端的弘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名曰“外五龙桥”桥下就是环绕皇城的外御河。在弘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便是中华中央官署区。其中御道的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6军、海军都督府、监军府、总参府、殖民司以及禁军、科学院、钦天监、太医院、图书馆等机构。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内阁十二部、宗人府、廉正司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常寺、博物馆等机构。而作为帝国国会所在地的文渊阁虽也位于皇城的东侧但却坐落于弘武门之外不在皇城之中。所以百姓私下里亦称其为“外阁”。

进入承天门后便来到了端门两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此后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进入午门后又有五座石桥人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便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

三大殿之后就到了皇帝私人起居之所称做“后廷”。其与“前朝”相结合便组成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朝廷”。处在后廷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左有柔仪殿(东宫)右有春和殿(西宫)两殿相对。东北角为东六宫西北角为西六宫。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当然对于而今的中华朝皇室来说这样规模的后廷实在是太过宽敞了一些。在格局上也不符合女皇个人的生活习惯。因此女皇一家迄今为止的日常起居都只限于东宫。当然西宫也没有就此被闲置下来而是依照女皇与皇夫的喜好挪做了私家图书馆、收藏馆、画室、实验室等特殊用途。此外那些来自欧洲与穆斯林国家的建筑师也让中华朝后廷中的不少院落带上了异域风味。

因此如果说“皇城”与“前朝”均是标准的传统格局的话那作为女皇私人空间的后廷则可算得上是风格迥异了。当然这些景色与布局在陈邦彦与黄宗羲的眼里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踏着由南洋檀木铺就的地板两人很快便到达了位于东宫的南侧的蕙露轩。此处乃是女皇在后廷办公阅卷之所。与武英殿旁的御书房不同的是除了陈邦彦、黄宗羲这样的内阁重臣女皇在蕙露轩一般是很少接见臣下的。

与往常一样在蕙露轩门口迎接两位内阁重臣的依旧还是风姿绰约的后廷席女官董小宛。但今日在书房内端坐着的却不只有女皇陛下一人。在她的身边还陪同着刚满十一岁的皇子杨禹轩。却见尚未脱去稚气的他身着一席少年军校的军服正襟危坐地坐在自己母亲的身旁神色间比之三年前头一次阅兵时成熟了不少。这在向来将听话顺从当做好孩子标准的士大夫看来当然是一个好兆头。于是在向女皇与皇子行完礼后陈邦彦便眉开眼笑着抚须赞道:“陛下一年不见殿下看上去又长高了不少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