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十六章 不一样的光复

大明对所有领域控制力都很薄弱,在文化、思想和商业这样需要宽松的领域,形成了极度的繁荣,但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控制力的薄弱却形成了致命的毒药。政治上没有与文官士大夫相抗衡的力量,中央对民间的控制越来越薄弱。人为划分的士农工商阶层,臭大街的军户匠户制度,巨大的贫富差距,又没有政府的有效调控,它确实有很严重的问题。

但真的象史书上所说的一片黑暗,毫无可取之处吗?通过“摊丁入亩”制度的否决,朱永兴并不这样认为。

因为,历史是由生活在其间并继承其成功带来的好处的那些人所撰写的关于过去事件的书面证词或诠释。所以,历史总是难于避免地从胜利者的观点来描述。他们的言论,最终就这样地被保留在图书馆和档案馆。占据优势和强大实力的一方,总是有办法不让人们窥视那些绝不是为他们歌功颂德的文件,以便他们能流芳百世,至少在他们有生之年。

于是,就有了被封存了三十、五十甚至七十五年的秘密文件放在档案馆里。其中一些至今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这是对胜利者提供的保护,使他们不至于因对历史的反省陷入难堪的境地。这就是胜利者鲜为世人责骂的原因。

但随着形势的翻覆,对满清的批判便势在必行。劫掠、奸yin、屠杀等种种暴行必须得到唾弃和仇恨。不如此,不足以激发起民众的义愤;不如此,不足以坚定打败满清的意志;不如此……

有批判,便要有彰扬。彰扬的是奋勇厮杀的军卒将士,彰扬的是抗清不屈的义士。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大明帝国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时,明朝故臣降的降、死的死、隐的隐。即使能够抵抗者,亦经不住历史时间的磨洗,渐渐消蚀了那份抵抗的性情,最终走向颓废遁世的道路。

但也有一些人,始终如一地反抗到底,可谓最后到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地步,成为最后一个不识时务者。如果说南明小朝廷刚刚崩溃之时,遗老故臣们趁兴凭一时的血勇之气参与抗清活动还不足为奇的话。那么,在永历巡狩之后,南明的知识分子思想便到了大崩溃的边缘,脱胎换骨的蜕变促使知识分子寻找新的仕途和新的思想定位。而作为坚守人格气节的一群人却绝不肯举起思想的白幡,进行人格的阉割。

即便是财政有些紧张,朱永兴还是挤出有限的资金,兴建烈士陵园,建忠烈祠,让那些有名的、无名的抗争者能受到景仰和祭祀。

“这里记录着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官兵们的名字,他们为了反抗侵略献出了生命,光荣属于那些在战斗中牺牲以及遗体在烈火中消失的官兵们。”

“英魂不朽,万古长存。”

“我们要牢记,这些或出身平民或出身富贵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所铨释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