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后四个月,经济上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早在八月份,就有经济学家预测,沉重的战争负担、以及在中国市场全面败退,日本很有可能在二零二零年遭遇经济寒流。
虽然十月初,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为日本提供了一笔紧急贷款,由西方七国集团控制的国际清算银行、国际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向日本注资,但是没能阻止日本经济日益恶化。
十一月初,日本的失业率达到百分之十六,超过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最高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没有特别举措,日本必然在军备竞赛中败下阵来,而且输掉的不仅仅是四支护卫群与几百架战斗机。
日本必须采取特别举措。
十一月三十日,喜田多一郎以经济治理不力为由,宣布辞去内阁总理职务。随后自民党在推举首相时分裂成两大派系,国会被迫解散,提前举行大选。
因为在东海战争中遭遇惨败,自民党在大选中没能获得多数席位,而民主党受过于偏激的政策影响,也没能获得单独组阁所需的议席,所以两大政党必须通过拉拢其他党派,组建联合政府。
从此开始,日本进入了政治动荡时期。
事实早已证明,联合政府比单一执政党组阁的麻烦更多。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日本也就搞不出什么特别举措。
从根源上讲,问题不在政府身上。
以日本的情况,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很简单:让日元大幅度贬值,以此促进外贸,增强企业活力。
作为以进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货币贬值肯定是一剂良药。
要知道,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期,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在二百四十以上,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与美元的汇率降低到一百二十,结果是日本经济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发展。
问题是,日元贬值,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日本手里有足够多的外汇储备,不然急剧贬值的日元,很快就会榨干日本企业的再生产能力,让日本经济在转型期陷入泥潭。二是需要由政府控制的央行,不然货币贬值最终会转嫁给平民百姓,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也成为导致日本爆发国内动乱的主要根源。
可惜的是,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如果没有特别情况发生,遭此趋势发展下去,要不了二十年,日本就将成为第二个阿根廷,退出发达国家集团。
对日本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阿根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均收入退回到发展中国家水平,引发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国内动乱。
日本还不是阿根廷,没有阿根廷那么丰富的资源,却有更多的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