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千古不变的变法妙招

五日一朝的大朝会,就像是一个政见斗争的小周期。

每次御前辩论探讨无果后,都会在此后几天形成各方势力的拉帮结派、支持与反对的反复拉扯。

十六日的这场朝议,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却也把注意力和仇恨值都拉走了。此后几天,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更好地阻挠府兵制、如何帮朝廷开源,想别的办法拖延府兵制的通过。

无论是自私自利的官员,还是真心为了保持百姓有一个较轻的负担、不希望皇帝刘备变成曹操那样虐民过重的统治者。这两派动机的人,都不约而同倾向于反对“府兵制”。

只能说,这些人被乱世毒打得还不够彻底,没有经历百年以上的大分裂时期——

其实,别说是后世的南北朝了,哪怕只是往前看、看更古代的时候,换一些春秋战国的精英士大夫,哪个不是觉得普遍征兵、有田有自由民权利就该当兵、是天经地义的?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持续百年以上的大分裂、大军事对抗,“把百姓持续压得连猪狗都不如,这时候再有统治者出来给百姓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他们便心悦诚服”。

乱世的苦吃多了,跨越几代人的吃,就不觉得这种苦是苦了,反而觉得是应该的,生来如此,普遍无偿兵役制接受度也就高了。

刚刚由治入乱,大分裂大战乱的持续时间都不足以久到一代人的整体寿命,百姓当然会觉得普遍无偿兵役是压榨。

虽然汉末从黄巾之乱开始就全国性连续战争,但到现在也才十五年,还不足以普遍消除全国人民对和平统一年代的美好记忆。

朝堂上纷纷攘攘的同时,外部环境也在帮助李素和刘备——主要是十六日那场大朝议之后,袁绍中风偏瘫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关西。

或许有人会奇怪:袁绍中风,对于刘备的关西朝廷而言,当然是好事,但具体到帮助刘备促进变法的问题上,又能有多大价值呢?

事实上,仅仅是袁绍瘫了,这个消息本身,当然无法帮助变法。

但这条消息背后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却有可以利用的点。

这就要从这个消息的传播渠道来说了——

消息是十一月十八到长安的,当时距离袁绍中风已经过去二十八天了。即使隔了那么久,消息依然不是从上党与河内前线传过来的,而是从颍川郡往雒阳、宛城扩散传过来的。

或许有人会诧异:为什么情报和消息的流传,不是走最短路径呢?要往南绕一个大圈子才传得出来呢?

这显然是因为,袁绍中风之后,袁营的嫡系势力对于保密工作非常重视。上党与河内前线,目前是严格的敌对对峙状态,边境封锁严密,没有商旅流动,情报封锁重视力度也比较大,所以迟迟没有传出来。

反而是邺城往关东朝廷阵营腹地传播小道消息的渠道,虽然也有把控,但没那么严格,所以渐渐扩散了。

然后,消息传到了曹操的辖区,曹操才没义务为袁绍那么坚决地保守秘密呢。

曹操甚至还隐隐期待刘备觉得袁绍虚弱、继续跟袁绍死掐,好多分摊一些如今已经彻底落入曹操协防控制的颍川、汝南的压力。

所以,“袁绍中风”最后才是兜了个圈子,从袁绍地盘流传到曹操地盘,再流传到刘备地盘。

与此同时,因为曹操已经知道了袁绍的中风,他隐隐然觉得他对关东朝廷的掌控机会也在扩大——

袁绍毕竟只是大将军和郡公,郡公爵位可以传位,大将军却不一定能传位给袁绍的儿子,毕竟名义上的关东朝廷皇帝刘和还摆在那儿呢。

所以,曹操哪怕对付不了袁绍,对付袁谭袁尚还是很有把握的,他也不想内讧,但如果能和平兼并袁家侄儿们的势力范围,曹操简直是朝思暮想。

另一方面,曹操和袁绍的绝对军事力量对比,如今也渐渐发生了逆转——在整整两年前,曹操只有兖州和徐州,当时只有十五万兵马,而袁绍有四十万,曹操只能伏低做小,捏着鼻子承认自己是小弟。

可现在呢?袁绍河内上党大战,被刘备歼灭了十九万有生力量!四十多万总兵力一度跌破到二十五万。饶是审配拼命在后方扩军造血,也才勉强恢复到二十七八万。

曹操这几年里,把袁术在两淮的土地都吞了,取得豫州绝大部分地区,总兵力增长到二十余万,后来把孙权的淮南土地也吞了,获得了扬州的江北部分,总兵力进一步突破三十万。

当然了,于禁在京口丢掉了曹操四万兵力,导致曹操的总兵力一度又下跌到二十七八万。不过随着袁绍中风前因为雒阳失守、颍川汝南成为飞地,把这两个郡也彻底交给曹操代管协防。

事实控制汝颍后,曹操总算是全据豫州,总兵力再次扩充到三十万。

曹操现在有三十万大军,袁绍只剩二十七万,袁绍本人还中风了。袁曹的实力对比,已经出现了微妙的逆转。

👉丨点击进入免费无广影视网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DliDliD免费影视网,免费无广告观看全网影视[👉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