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面对几方传来的情报陷入了沉思,犹豫下一步改采取什么行动。
按道理冀州打成这样,他应该赶回去坐镇,但思量过后,他觉得诸葛亮和沮授田丰等冀州旧部的组合,已经做的足够好,自己即使回去,也改变不了什么,不如让他们放手发挥。
同时袁熙认为当前环境下,更适合自己做的,至少还有三件事情。
一是在寿春整兵,支援魏延攻入豫州,破坏曹营的后勤补给。
二是将重心中放在吴国方向,既然吴国还不死心,那么干脆提前发动对吴国的灭国之战,似乎也不错?
两线作战看着是犯了大忌,但在袁熙看来,江淮水军现在也帮不上冀州的忙,所要消耗的,无非是一些军粮物资而已。
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长江流域,袁熙是有盟友的。
刘备。
刘备还是称王立国了,但不是前世的汉中王,而是汉南王。
因为这时的刘备没有取得汉川,而是得到了汉水以南的荆南地区,所以其立国的国号,也理所当然变成了汉南。
不过相较于蜀中,汉南虽然也颇为富庶,但有一个最大的麻烦,便是周边不安定。
汉南的东北面是江夏和袁熙的领地,暂时还算稳固,但其北面,则是魏国领地,和刘备相隔汉水对峙,其西边是行将就木的刘表地盘,南面是南蛮部落,东面是吴国,这三面的隐患都很大。
刘表就不说了,其已经板上钉钉要立刘琮为继承人,而刘琮背后以蔡氏为首的家族,都是倾向于投降曹操的,要是刘表去世,刘备势必陷入上游被曹军控制的劣势。
南面的南蛮更是麻烦,其所处地区遍地瘴疠,地形险要,所以蛮兵多喜劫掠,先前就屡屡侵犯荆南,刘表彼时也只能花钱买平安。
但对于孙权来说,他的发展空间更为有限,三面一方是刘备,一方是袁熙,最后一面是交州的士燮。
所以他暂时只能图谋士燮,在派出江东大军压境后,士燮无意抵抗,便投降了。
之后孙权却干了一件不地道的事情,他找了个借口,把士燮杀了。
士燮此人施政清明,税赋甚薄,在他的治理下,交州百姓过的还算安定,所以威望甚高,结果孙权一接手,就加了好几倍的税,一时间民怨沸腾。
为此士燮为此去豫章和孙权交涉,却被安了个擅离职守的帽子,就此被处死,吴国趁机全面掌控了交州。
孙权这么做,是因为他想彻底掌控交州,在各个重要位置上安插上自己人,在交州极有威望的士夑变成了拦路的石头,所以其在投靠孙权的时候,下场已经注定了。
但这件事做的太不地道,所以激起了交州民愤,各地时有反乱。交州处于刘备和孙权地盘中间,百姓叛离吴国,自然会逃往汉南,但和刘备接壤的地盘,多有直接献出城池的举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