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郭嘉心道自己还是太过贪心了,一个能继承自己毕生所学的弟子,哪有那么好找?
袁熙眼看谈到正午,便请郭嘉回去休息,同时命人下午召集所有掾属,对发兵黑山之事进行商议备战。
他则离开官邸,和孙礼一起回府,路上看到有三三两两,穿着黑山装束的流民在街上走着。
黑山流民和本地居民的装束颇有不同,几乎一眼便能认出,本地居民的过冬装束以羊皮袄居多,但黑山地区牲畜较少,故多用麻葛,衣服之间的孔洞很大,寒风吹来,人便瑟瑟发抖。
袁熙见了,对孙礼道:“蓟城急缺人手,流民的衣物也要得到保障,如果其无力购买,可像粮食一样,先行赊欠给他们。”
孙礼听了,从怀里掏出一截炭笔,在一张绢帛上将袁熙的话记了下来。
袁熙见孙礼即使在马上,都一笔一划写的极为认真,不由笑道:“你小子倒长进了,平时练字了?”
孙礼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笑了起来,“前些时候我写字时,可能是写的太烂,昭姬夫人看到后指点了我写诀窍,我回去后练了几个月,发觉确实好了不少。”
两人正说着话,街上走过一群穿着统一制式衣物的学子,正高谈阔论,又间或辩驳地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看到他们意气风发的样子,让袁熙仿佛恍然回到前世大学的时光,不过那样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他想起自己毕业之后,丰满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后,也曾浑浑噩噩过了一段日子。
在心情最为压抑的时候,他在难得的假日,便会跑回自己曾上过学的校园,坐在路牙子上,抱着膝盖,看着人来人往。
瞅着衣着光鲜靓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尚未面对社会和生活烦恼的学弟学妹,洋溢着笑容走过,袁熙觉得仿佛偷走分润了一丝年轻的气息,让自己干涸的心得到了少许滋润。
学子们吵嚷的声音又把他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袁熙听到他们不仅在争论经学,也在谈论农事医术,甚至还有锻造之类的,中间还夹杂着些抱怨。
之所以如此,便是他们要从义学中学有所成,得到合格的评价,便必须写出三篇文论,如果是不同领域的,还有加分。
一开始学子们还不以为意,但当考核官员们拿出了袁熙先前编纂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标准后,顿时傻眼了。
他们这才明白,一味死读书是不行的,好多答案在书上找不到,必要还要亲自去动手,实地去做,才能找到答案。
于是山野农田,磨坊铁匠铺里,常常出现了一脸苦涩的士子,一边亲自耕种锤炼,一边在书上记着什么。
当然,最后是否能从义学中结业,授予让其满意的官吏职务,便是同时看文论和实绩的评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