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十八章 老太监竟敢拦我

两个月后富弼从辽国出使回来,敲定了增加二十万岁币,辽国盟誓放弃关南之地事宜。

随即韩琦和范仲淹被调回京城,已经担任皇城司副使的赵昉,现在消息灵通,不用靠王中正辗转传递了。

听到这消息愣住了:“不对呀,庆历新政不是明年才开始的吗,这哥俩怎么提前回来了?”

上辈子他虽然不出色,可就是读历史的,不是学宋史可也比普通人更了解历史,庆历新政是大事件,他如何不记得。

“难道因为我的缘故,历史发生改变了?”

想到这他坐不住了,还真有这可能,自己改变了西夏提前谈和,更没了定川寨战役,宋夏第一次战争的三战变成两战就结束了。

这让大宋早点腾出手来,开始变革也是正常的,毕竟仁宗不是现在才有这心思的,早在他登基后不久就有这想法。

原因很简单,真宗把大宋财政折腾个精光,一个炼丹,一个封禅泰山,瞎折腾了十几年,没把大宋搞崩溃算是幸运了。

朝廷没了钱就没办法养军,宋军的战斗力正是从那时开始直线下滑,而且真宗那样奢靡造成全社会的跟风,吏治**更是在所难免。

赵祯从小就聪慧,如何看不清现实,因此很早就想要改变,只是一直没机会,现在终于腾出手了。

可赵昉却很清楚,自己父亲虽然有心变革,却不是个坚定的人,而且这次变革最大的问题,是范仲淹等人犯了大错。

跟后来的王安石一样,犯了急切的毛病,而且历史上凡是改革者几乎都会犯这毛病。

忧国忧民没错,改革也没错,但操之过急往往成功不了,还会让情况更糟糕。

这也是后来王安石变法,主持庆历新政的那帮人,没有一个支持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吃过亏,明白事有缓急轻重,可王安石不明白。

权倾天下的张居正,同样在身死之后,推行的新政被废止,可见变法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而且王安石还造成了一个很不良的坏头,南宋之所以把北宋灭亡栽在他变法的事上,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知道在他之前的党争,宋朝的官员打压对手都是把人赶出朝堂就收手了,讲究一个君子之风,不会赶尽杀绝。

而他却对对手赶尽杀绝,这造成了官场风气大坏,蔡京正是学他把对手往死里整,让北宋后期能臣无立锥之地。

也因此在民国之前,王安石的名声都是臭大街,后人把他抬上神坛不过政治需要罢了。

范仲淹等人没有留下恶名,但改革失败对大宋造成的打击同样是巨大的,它让一大批仁宗时代的干才,全部被清出朝堂。

整整十年大宋在苟延残喘,拆东墙补西墙的维持着表面的繁荣,禁军更是腐烂到只剩下西军能战,其余的都是混日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