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一百八十四章 海军雏形

第186章 海军雏形

嘉佑四年八月,刚刚登基一个多月的赵昉,再次迎来好消息,章惇在明州上书,新式战船试航成功。

赵昉大喜过望,当初刘季孙从福建收集的造船工艺,自己让工部负责建造,并让在明州的章惇负责试航。

今天终于收到好消息,五艘八千料的战船同时下水,全部通过一个月的海上航行归来。

章惇兴奋的给他详细资料,战船长十八丈,宽四丈八,舱深三丈六,可配置战兵六百人,其余后勤人员五到六百。

虽然比不上他所知的郑和宝船,但已经是飞跃性的成长了,而且宝船的数据后世质疑的人很多,毕竟那违反了时代科技。

历史上能明确被认可的中国式木船,最大是长度二十丈,也是明朝的,只是那是明朝末年出使琉球的官船。

而且这艘船有明确的记录,不仅是中国的史书。琉球方面也有记录,因为这么大的船要进码头很难。

中国古代的海船用的是硬帆,这跟西方的软帆截然不同,应该说利用风力这方面西方帆船更胜一筹。

因此这艘船进港时正好遇上海上无风,无法靠岸,琉球派出数百艘小船拉着这艘大船进港。

这么有趣的事自然被琉球王国正史记录下来,其描述的船只尺寸跟明史中记载的相同,说明这艘船的数据是没有掺假的。

可郑和宝船的记载是这艘船的一倍还大些,这也是后人质疑的主要原因,二十丈的大船就无法进港了,那宝船最大的尺寸是四十四丈,那还如何靠岸,难道要让几千人驾小船来拉着宝船不成。

当然,这艘船的记载出现同样也打脸了舔西方的说法,后人因为西式木制帆船最大只能止步于五千吨,而质疑中国不可能有万吨级别的木船。

郑和宝船大约两三万吨级别,被喷的体无完肤,找不到证据反驳他们,可这艘船的出现,直接打脸他们。

这艘两国正史记载的小一半的海船,按这尺寸和吃水量至少也有万吨,就算再不要脸去削减的话,也能保守估计七八千吨吧。

这比西式的帆船最大的五千五百吨大了太多了,而且时间早了两百多年。

赵昉能通过福建民间的工匠那,制造出十八丈的大船其实不奇怪,因为宋代的海船本来就能达到十丈以上。

也就是说五千吨的海船,中国人在北宋就造出来了,西方要到十八世纪才能造出。

宋史记载,北宋宣和六年,徐兢出使高丽,船长十余丈,深三丈,宽两丈五。

宋代人写的《梦梁录》中,也明确了北宋海船大的五千料,小的数百料,航行于南海。

虽然这是商船的记录,可海上商船能建造这么大,说明战船的工艺绝不会比这差。

因为宋代是唯一一个不禁从商的王朝,因此造船工艺应该是官商通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